我国软包装业面对“入关”后的新课题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脚步声已清晰可闻。软包装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主动与“狼”共舞,并在竞争中求得发展?这是软包装业人士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
  “入关”在给我们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不少的冲击和挑战。如目前瑞士人均包装消费为319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的美国也达260美元之多,仍比我国高出130倍。从环保角度来看,消费大国大多在20年前就先后对包装印刷业制订了法律法规(而我们至今还未出台),其包装业在国民经济中早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相比之下,我国的软包装业定位较迟,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笔者在从事20多年的包装生涯中认为:软包装要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加快对包装工业进行法律法规的制订,并在进行体制改革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包装生产经营方面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健全不是靠消耗资源而是研究开发适应我国国情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可循环使用工业体系。力求在获得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应由归口的包装行政部门和专业协会来协调行业部之间的关系,采取有效措施,疏通隶属关系。大力加强包装法制建设,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和盗版侵权行为,对走私材料、隐瞒漏报包装营业品种、品牌、品名等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为我国软包装业创造一个宽松而又竞争有序的内部环境。为了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软包装行业在加快ISO14000审查登记和ISO9000认证的同时,应着力完善“入关”后的各项标准的制订,推进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搞好有关质量方面的员工培训,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选择七、八家经济实力和其他方面较好的企业组成软包装集团,兼并或联合小厂形成真正的“航空母舰”。从包装入手,把好质量关,尽可能达到“包装网络化、印前数字化、设计多样化、品种档次化、再生科学化、复用系列化”。做到在国内市场唱主角,在国外市场拓展空间。
  自古以来,我国的包装业最大毛病是过于简单化,尽管软包装制品近年来改变了传统的形式,但仍然缺乏想象力。不少包装仅是现实生活的翻版。缺乏艺术加工,缺乏大胆的想象,仅停留在对生活原始表面的简单素描上。有时又格外地夸张商品内涵,甚至带有欺诈性的过分包装,曾一度引起消费的强烈不满。
  大家知道,用过一些国家外软包装让人“很过瘾”的原因,恰恰是装潢设计创作通过印刷、选材、制造,把人们的消费商品与艺术世界相配合,恰到好处地进行软包装艺术创新。那种认为“为了达到消费者要消费的目的,包装印刷材料甚至是不能再还原的也好”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在21世纪里包装的再生复用将成为主导潮流而不可阻挡。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简便装潢印刷程序,提高包装品位是我国软包装未来的发展目标。
  我国软包装当前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市场意识。在包装多元化(硬质包装等)的时代,软包装要想独树一帜,必须面对着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在讲求设计风格、讲究印刷工艺形式中,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去装潢商品包装。在我国曾有一口服液厂家一直领先国内外消费市场,但由于违背了市场价值规律,设计印刷艺术的图文说明严重缺乏社会公德标准,竟被一个权威专家的“十瓶口服液不如一个鸡蛋”冷不丁一句话道破天机,像睛转阴天气一般被消费者所抛弃(就是包装外表与商品品质过份离谱的创意所毁灭)。所以说,只有把市场意识与当今人们心态吻合,通过包装表面与内质对比,幽默而隐喻的手法,从包装与商品定价,销售与消费的人性角度准则定位,传播知识,净化心灵,以情动人来达到消费将是我国软包装制品面对的最卓越越的系统工程之一。
  随着入世的步调加快,笔者认为,现推广的水泥包装袋,从实践看,很难分离纸、塑而进行再生复用(往往被一把火烧掉了),资源的不能重复应用是我们设计上的悲哀。
  因此,利用“入关”前后一个阶段的保护缓冲期,我们的软包装界同仁,既是要考虑符合市场规律,好看实惠的要求,又要保护生态平衡,中用再生的要求。还要符合设计印刷艺术规律,耐看、经看而能循环使用的要求。这样,就能赢得消费群体,赢得市场(经济价值),企业才能勃勃生机,我国的软包装工业才能同世界经济融为一体,才能避免靠资源消耗的硬碰硬相拼,才能出现人才济济,知识、智力的较量延伸。  (刘家聚)
  《印刷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