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胶层烘干
在向薄膜上涂布经过烯料调兑的胶液的组合成分中,75%以上是烯料,只有25%的固体物质才起最后粘结作用。但这25%有最后价值的物质,只有依靠75%的烯料的熔解、烯释才能发挥其作用。这75%的烯料尽管占的份量很大,但只是在合成、涂布过程中才需要,是一个暂时性组分,要在与印刷品复合前挥发掉。它不挥发掉,就无法使有价值的25%固体物质形成一种可同时对薄膜和印刷品双向都产生较强的粘结力。所以薄膜和被复合材料粘结得牢固与否,即起泡不起泡,依据的不只是胶的质量、胶的浓度、胶的厚度,更重要的是胶液里面的烯料挥发净了没有,胶在复合之前是否干透。
为了保证胶层的干燥,涂胶覆膜机都设计有几米长的烘干遂道。就是想在这么长的距离内,在封闭的烘干箱中,通过数道电热管散发出均匀的热量,和前端几台风扇向烘道内鼓风,后端抽气扇向外界排风,这样连续不断供应强热气流,将涂布在薄膜表面上的胶液层中的烯料挥发掉。在这种条件下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烯料做为胶液的主要成分对树脂的溶解、合成起作用。被树脂溶解、合成后的烯料自身也被所溶解、合成的物质改变。溶解、合成过程不只是几种物料混合、形态改变的物理过程,同时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反应,产生新性能的化学变化。溶解树脂等化学原料的烯料,和为便于涂布操作又加兑进来的烯料,在共同变成胶液时,其相对密度、沸点、蒸发速度、闪点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就象用自来水做稀饭一样,加过米、豆、碱的自来水做成稀饭后,其成分不再只是H2O,而是有碱、淀粉等化学成分,性质已发生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混合在胶液中的烯料向大气中的挥发,尽管辅之以高热气流的外力条件,但要比纯烯料挥发缓慢得多,困难得多。有关科研部门曾做过试验,将纯烯料和用这种烯料合成,并稀释后的胶液,分别涂在20um经过电晕处理的双向拉伸BOPP薄膜上,经同样条件下的热风气流烤烘作用,测得纯烯料的残留量为21PPm,两者相差量为15.33倍。这项试验表明,混合在胶液中烯料的挥发速度、挥发蒸腾量,只有纯烯料的1/15。就如一碗清水泼到地上,会迅速全部渗入土中,只留下润湿的痕迹;而一碗稀饭泼在地上,稀饭中的水分不能很快渗入土中,仍存留在稀饭中,保留很长时间一样。所以通过烘道出来的薄膜上面的胶,并不是干燥的固态,而是有点发粘的胶弹体。
②一般涂敷在薄膜上的胶层多在5um以上。通过烘道后首先挥发掉的是表层胶液中的烯料,就象倒在地上的稀饭,干燥先从表面开始一样。地上的稀饭还有被土壤吸收这另一重要的干燥途径。而内部深层烯料的挥发,只有靠烯料分子突破胶液其它物质分子吸引力的作用,活动上升到胶层的表面才能进行。这时,烯料的分子会遇到两层困难:一个是表层的烯料挥发以后,会形成胶层体积的收缩,变为一种表层“干痂”,成为内部深层烯料分子活动上升、脱离胶层母体、挥发到大气中的盖子;另一个是从内部深层克服分子间引力,上升到表层这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这种时间往往长于薄膜在高强的热风气流作用下通过烘干遂道的时间。这两种困难的结果,使胶层深处的烯料的挥发被表层“干痂”所阻挡,形成外干内不干的一种假象。
③不少机长在操作中发现这样的问题时,往往采用加大烘道内电热管功率和加大电机排风量的作法,希望更高的温度和更大的风力使烯料能彻底地挥发。但溶剂的过快挥发,又使胶层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与周边的大气环境形成胶层表面小区域内的温度反差。这种温度差,使热风气流中的水蒸气分子在胶层表面低温条件下,凝结成细微的水汽,覆盖在胶层表面,随着薄膜和印刷品复合在一起。这种水汽的存在,一方面形成胶和油墨印刷层的隔离层影响粘结,另一方面影响胶层复合后的透明度,出现了发白、发虚现象。
(八)复合后的变化
涂敷在薄膜表面上的胶层,经过热压合机构之前,要通过一道导向小光辊-小胶辊系统。这个系统决定了薄膜与薄膜或薄膜与纸张等材料的初步粘接定位。其间隙大小不但决定薄膜与被复合材料受到的初步压力的大小,还影响到运行速度、通过时间、排出空气量等问题,也关系到复合质量。
当薄膜和被复合材料复合后,包结在“干痂”内的胶层中的烯料仍旧存在,尤其“干痂”内表层的活跃的烯料分子会继续活动,使胶层处于发粘发软的状态,剖开泡泡可触摸到发粘的胶就是很好的说明。
这种发粘的胶中的烯料分子由于它的挥发性能所决定,必然在与被复合材料复合后继续活动,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脱离胶层母体向外挥出逸出。一部分经过被热压合机构压力轧破碎的胶层表皮的“干痂”会聚到薄膜的内表面,另一部分逐渐摆脱胶层树脂分子间的引力向反方向运动,到达油墨印层的表面。
聚合在薄膜内表面的烯料分子因受到薄膜的气阻作用不能穿透薄膜向大气中挥发逸出,逐渐汇聚。较浓的烯料分子会对薄膜产生溶胀作用,使平整光滑的薄膜因溶胀变松起绉,形成泡泡。如同人们的手在水里泡的时间长了,皮肤会被水泡白泡胀一样。
到达油墨印层表面的烯料分子,将和其中的油脂产生亲和、溶蚀、分解,使油墨中的颜料失去油脂的连结成为散状的颗粒,降低胶层附着力。同时,彩色印刷用的油墨中含有一定份量的添加剂、稀释剂等化学物质。当这些烯料分子和胶液中的烯料分子一面受到附着在其表面的BOPP薄膜的气阻,另一面因印刷油墨层被热风干燥结皮而形成包结,只有存在于油墨之中,在薄膜内表面下汇聚,更加剧了对薄膜的溶胀作用,会出现起泡或发白、发虚的脱空不实。
依据操作程序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明了起泡的原因,主要不是操作工人掌握不当或责任心不强,而是工艺设计与实施效果有较大的差异,是即涂胶覆膜工艺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其工艺是:
薄膜放料→涂布胶液→烘干→压合→收卷→存放→分切→成品
↑ ↑
胶液调兑 输送印刷品
塑/塑、塑/金属、纸/塑复合起决定作用的是胶,在即涂胶复合工艺中,只有运用烯料(溶剂)型胶才能进行操作,为了便利操作还必须再度加大烯料的用量。烯料量的加大,一方面降低了胶的粘结力,另一方面增加了烯料的挥发量,处于“浓了涂不上,稀了粘不牢、薄了力不够,厚了干不透”这样一种极为矛盾、不科学的状态,不断发生令人难以捉摸的起泡问题。当然,复合速度慢到300r/min以下会好些,烯量挥发得多,油墨和胶液也会干燥些,但生产周期的紧迫容不得你慢慢来。提高浓度,增加厚度也是一种办法,但浓度提高,厚度增加,胶烘干后所产生的内聚力也会加大,不仅解决不了因溶胀引起的起泡问题,还会发生新的薄膜绉折泡泡。
五、覆膜产生静电的原因、影响和消除
随着覆膜由即涂胶湿式复合工艺改革为热熔胶预涂膜干式复合工艺,因覆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燃有机溶剂挥发气体造成的火灾得以排除,但静电对覆膜生产过程操作的影响依然存在。消除静,保证覆膜生产和其产品再加工的顺利进行,已成为覆膜工艺一项技术攻关新课题,有待同仁探讨攻关。
(一)覆膜产生静电的原因
覆膜是BOPP塑料薄膜和其它塑料薄膜或纸张印刷品的复合。在通过专用覆膜机的热压合机构复合前,BOPP塑料薄膜要在放料机构上,被加热辊简牵动旋转,被动地放料。这时,首先要发生紧紧缠绕在一起的BOPP塑料薄膜还要通过数道金属展平辊,依靠与金属辊紧紧贴合的摩擦、扩展、调紧,和保持BOPP塑料薄膜自身在全幅面宽度上平度及张力一致。成叠堆放的纸张印刷品,要由工人或通过一次次设备拉动产生的摩擦,脱离原位,到达输送带上,被送往热压合机构。纸张输送机构的橡胶传送带与驱动金属辊之间产生摩擦,传送带才能不停地运动。刚刚发生过纸张与油墨印层或油墨印层相互间摩擦的这张印品,马上又进入和橡胶传送带的二重摩擦状态。没有输送带和驱动辊之间、纸张印品和橡胶传送带之间的二重摩擦,无法形成印品合前定位的输送。
在通过热压合机构时,表面的BOPP塑料薄膜受到金属加热辊筒的摩擦,底面的纸张印刷品,被橡胶加压辊等强有力挤轧摩擦,才能形成胶粘剂分子向印品自身的扩散,与BOPP塑料薄膜的粘结复合,同时,被碾轧“吐”出,离开热压合机构。
离开热压合机构的纸/塑复合品,被收料机构拉动,牵引收卷。即又形成纸面与塑面间相互紧密贴合摩擦的缠绕,收卷成为半成品。
半成品收卷的纸/塑料复合物,又要通过人工力量的拉动,将长条状的复合物逐一分切还原为本来开数大小的单张成品。成品分切的过程,既有旋转的切线剥离摩擦,又有垛放平面重叠摩擦。
整个覆膜过程,既是BOPP塑料薄膜和纸张位置不断变化的过程,又是BOPP塑料薄膜、纸张分别和金属辊、像胶辊接触位置移动和变化的过程。全部处在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塑料薄膜/金属、纸张/油墨、纸张/核料薄膜/金属、纸张/油墨、纸张/橡胶、塑料/纸张相互间从不停顿的摩擦运动中。
无论BOPP塑料薄膜、纸张印刷品、油墨、金属展平辊、橡胶压力辊的基本材质有何区别,各自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量与一个质子所带的正电量相等。在正常情况下,上述各物体中任何一部分所包含的电子的总数和质子的总数是相等的,所以对外界不表现出电性。正如单独存放的纸张、BOPP塑料薄膜、覆膜机等,在没有相互作用运动、保持静止时,并没有静电的释放和影响。
但是,如果在一定外力作用下,如BOPP塑料薄膜放料时的自身剥离发生摩擦,BOPP塑料薄膜和金属展平辊运行时发生的摩擦,纸张和纸张离开时的摩擦,纸张和橡胶压力辊碾轧的摩擦,BOPP塑料薄膜和加热辊简碾轧的摩擦,纸塑复合品塑料和纸张分离的摩擦,摩擦作用力的双方,接触距离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