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塑料有毒"吗?
去年下半年,随着国家经贸委颁布的禁产禁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最后期限临近,市场上没有出现替代品大行其道的局面,于是白色不禁、绿色难兴的舆论再次掀起高潮。这次攻势不单单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造成视觉景观污染着手,而是从另一个角度从冲破人们最敏感的心理防线出发,提出"塑料有毒"。北京晚报曾在头版头条发布聚苯乙烯泡沫餐盒在65℃以上的高温中产生致癌物"二恶英"(dioxin),说什么"吃一顿热盒饭、开水冲泡一碗方便面的同时",二恶英就被身体吸收了。这一说辞迅速传遍大街小巷,给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以心理上沉重的压力,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指导下,许多人对塑料餐盒拒而远之。我们要问塑料餐盒用了这么多年发现哪一位癌症患者是使用餐盒造成的呢?当然,今天国家主管部门已再次出台禁产禁用发泡塑料餐盒的规定,讨论塑料餐盒有毒无毒已不那末重要了,但这种无中生有、恶意编造、以讹传讹的新闻报道,缺乏起码的科学严、肃性,确实不应当出现在现代社会文明的今天。
6 轻言替代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会出现问题
在现代社会里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它自己最适宜的位置,虽然国家鼓励以塑代木、以塑代钢,但只能在代得合理的地方才能站稳脚跟,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到一种材料在人类生活中的最佳用途,发挥它的最大的作用。
前面已经提到以纸代塑和将可降解塑料视为治白的法宝,无论从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代价、使用过程中潜在的问题以及使用后的回收再利用或在环境中消纳等方面都还存在着理论上、技术上和价格上的种种问题。我们不愿意看到在一次性泡沫塑料餐盒被禁产禁用后,所谓的"环保型"替代品潜在的种种问题被曝光成为新的争议话题,我们也不愿意看到发生在一些国家、地区先禁后又放开,重新回到以强调回收利用为主导思想的道路上来的现象在我国上演。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没有经过严谨的试验,得到切实的把握之前,轻言"白色替代"势必转移治理"白色污染"的注意力,可能会出现更加难以治理的新的污染,特别是各种所谓环保型餐具和替代塑料的制品也面临着及时回收集中处理的问题,为什么就一定要让塑料制品退出竞争呢?
7 正确认识"绿色"和"环保"的深刻含义,杜绝炒作等商业行为
今年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的绿色消费年,倡导绿色消费和注重环境保护是新世纪公众生活的热门话题,但我们应防止机械、简单地理解绿色消费,似乎吃绿色食品,吸清新空气,看不到脏乱差就绿色了,就环保了。有的人要求别人给自己提供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但自己却将用过的塑料制品随意丢弃,显现出利己损公的低下素质,须知绿色消费是一个系统的消费过程,做为一个公民,地球上的一员,有责任从自身做起,杜绝利用绿色、环保等口号谋求商业利益,还绿色、环保以纯洁的天地。
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贯彻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战略,造就塑料工业的新形象
1 从一次性发泡塑料餐盒被禁说起
继1999年1月22日国家经贸委6号令颁布二年有余,今年4月23日国家经贸委再次发出国经贸产业[2001]382号文件《关于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紧急通知》,可以说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盖棺定论告一段落了,一些专家随之提醒各界"禁止发泡塑料餐具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为禁白是为了治白,如果旧的污染消失了,新的污染又出现了,甚至更严重了,这无疑不是因家主管部门的本意。一次性塑料餐具的总产量仅5万吨左右,占塑料总年产量的0.25%,禁产禁用有可能使塑料行业遭受一些损失,从业的企业和人员要调整产品方向,也可能出现工厂转产、职工下岗、待业等,在短时间里带来一些困难和影响,但是作为塑料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从此事件中汲取深刻的、宝贵的经验教训,那就是你的产品在生产时就必须考虑到它在消费使用后的去向,解决不好就是自绝其路,就是等死。从1997年国家环保总局为了有效治理"白色污染"就曾明确提出解决废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以教育宣传为先导,强化管理为核心,回收利用为手段,产品替代为补充措施"的防治原则,而且又同意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治理白色污染试点城市,并要求在1998年6月5日前对试点城市考核验收。可以说从国家主管部门给发泡塑料餐具的生产企业很充裕的时间,对以回收利用为主导的治理措施以很大的鼓励。遗憾的是我们的企业没有珍惜这一难得的、宝贵的机遇,在多种类型的替代品尚未成熟,在国家有关标准尚未诞生之前,没有拿出有足够说服力的事实和切实可行的对策来,是我们自己没能把握住主动权,在社会各种力量的进攻之下节节败退,乃至走入被禁产禁用的绝境。在此期间笔者也曾承担了中国轻工总会下达的科研任务,采用"非溶剂型热介质消泡技术"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研究成果于1998年1月通过部级鉴定,被评价为"在对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们曾和多家企业洽谈该成果产业化问题,均未能成功。如果我们的研究成果顺利地实现了产业化,如果我们能够以2000元/吨价格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然后再做成上万元壹吨的再生塑料制品,那么散落各处的餐盒将会像易拉罐、啤洒瓶、塑料桶等物品一样当作财富被收敛起来,再也不会被人们随意丢弃形成景观污染。试想没有了"白色污染",而它的使用又安全、方便、卫生、价廉,深得消费者的欢迎,用后又都能收集起来,重新成为一种宝贵的再生资源,何乐而不为?各级政府还有什么必要非将其致于死地呢?遗憾的是包括我们自己行业的人都在说在试点期间"由于时间短、缺乏经验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太多,造成未完全达到试点要求的客观事实,而在此期间`白色污染`蔓延的势头并未得到控制"。我们一直在为我们的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未能被派上用场而遗憾,我们也始终为没有一套科研成果孵化的机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遗憾,我们始终在为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肯拿出区区8万元与我们合作共担产业化的重担而遗憾。
2 坚持回收利用,努力发展回收利用高新技术是塑料工业取得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塑料制品年产量已达到2000万吨左右,人均已达到世界平均18kg左右的水平,我国已经是塑料大国,而且正在向世界强国迈进。在塑料产品的分布布局中,包装用塑料制品占全国塑料产品的1/4左右,而且今后还会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农用塑料中的农地膜产量也举足轻重,无论怎么计算,这两方面用途的塑料产品每年都要产生200万吨左右的废弃塑料,能不能将其利用好,是影响到环境和是否招致更加猛烈抨击的大事。以往在各种废弃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方面难度最大的是地膜和食品、药品包装膜、袋。我们不能要求广大农民和消费者环保素质瞬间大辐提高,不能要求他们牺牲个人的时间,不计代价为子孙后代着想去收捡废膜,但是如果我们将收集起来的废膜采用高新的技术加工成具有高附加值或有明确市场用途的再生塑料制品,势必可承受较高的回收成本,将这一部分资金用于提高回收废塑制品价格,势必可调动起普通百姓的收集,出售废塑的积极性,就像他们卖旧书报等废品一样。反过来如果利废企业仅能将回收来的废塑制品很低档地利用,企业自身经济上就难以为继,那就很难将价值较低的废塑膜袋等制品收集上来,回收利用、资源再生就是一句空话。
现在已有一种技术将废旧塑料(无须严格分类,也无须彻底清洗)与含天然纤维的物品粉末混合制成复合塑料型材,做托盘、长条椅、护栏、扶手等产品,这些含天然纤维的物品粉末有木粉、稻壳粉,棉花秸粉、花生壳粉等,都是很难有更好用途的、便宜易得的、鼓励使用的物品,使用这些物品制成的复合材料其原材料成本在6000元/吨左右,但售价可达60000元/吨以上,不仅有较高附加值,而且切实做到了变废为宝。
上面提到的我们回收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的技术,其再生制品选定为隔热、隔音、防水用的聚苯乙烯再生泡沫制品,由于可发性聚苯乙烯新料在9000元/吨左右,而我们的粒子仅5000元/吨左右,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产品很受泡沫塑料厂欢迎,其用途也很明确,如现代工业建筑的厂房屋顶用泡沫塑料夹心钢或铝合金板、冷库墙体板以及河道堤岸衬板等,这些用途对产品的卫生及色泽要求不高,但其性能可以和新料所制成的产品没有显著差异。这种用途较之将其做为新料的填充物更物有所值,也更有利用将资金用于回收,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要想坚持以回收再利用为主导,必须采用高新技术使所回收利用的塑料具有较高附加值和明确的使用用途,使回收的积极性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而持以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