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物癖” 宝宝的判定


  恋物行为的判定

  要应对宝宝的恋物问题,首要的是判定宝宝行为到底是不是“恋物癖”。

  如果宝宝的行为只是他的一种基本需求,那么爸爸妈妈就不必太紧张;不然有可能由于成人的夸张反应,反而强化孩子的行为。只有确定了行为的性质,才能“对症下药”。

  恋物癖的临床定义:恋物癖是指以某些非声明物体作为性唤起及性满足的刺激物,且将起作为获得快感的手段。

  根据这个定义,宝宝的恋物行为都称不上是“恋物癖”,因而爸爸妈妈不必太过担心。

  纵观宝宝的恋物行为,多半具有以下原因:

  仅仅是获得舒适的触感

  如果天生就喜欢柔软的、舒适的物品,因而常常会无意识或有意识地对柔软的物品具有好感,从而表现出“恋物”的行为。其实这种行为不仅不是“恋物癖”,甚至连恋物都称不上,只是一种本能表现。很多妈妈很放松地坐在沙发上时,也会很顺手地把靠垫抱在胸前。露露的行为,也是如此。

  获得安全感

  也有很多宝宝,因为没有受到必要的关注和关心,他们缺乏安全感,所以喜欢一些特殊的事物,如娃娃、毯子等,幻想它们是大熊,是保护自己的。因而和这些物品形影不离。这种行为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需求。

  依恋对象的暂时替代

  有宝宝会在妈妈离开时,用一些妈妈的物品来替代妈妈,从而获得同妈妈在一起的感觉。如上文中提到的陆陆,他刚开始独自睡觉时,非常不习惯,所以拿了妈妈的睡衣作为慰籍物。这种替代性行为是暂时的,当孩子习惯新的生活模式后,恋物现象就自然而然消退了。

  处于秩序敏感期

  也有宝宝恋物行为的原因比较特殊,因为这些宝宝比较习惯于某种生活模式。这种情况在2~4岁的宝宝中比较多见,因为这个阶段是宝宝秩序感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宝宝会在事件的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归属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容变更的心理和行为。但是当宝宝主动想适应新的生活模式时,一切问题又都迎刃而解了。妞妞就是这样。

  对成人的反抗

  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宝宝本身没有什么恋物行为,完全是与成人的反抗。因为成人反对恋物,所以他偏要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