赯
拼音 [táng] 注音ㄊㄤˊ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赤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 17画
仓颉GCILR
郑码BNXJ 四角40265
结构左右
统一码8D6F
笔顺一丨一ノ丨ノ丶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áng(ㄊㄤˊ)

⒈  红色,多用指人的脸色:紫赯脸。

统一码

赯字UNICODE编码U+8D6F,10进制: 36207,UTF-32: 00008D6F,UTF-8: E8 B5 AF。

赯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táng

〈名〉

(1) 赤色 [red]

赯,赤色——《广韵》

(2) 亦指红中带紫的脸色 [red-purple complexion]

赯,脸上红赯皮色。——清· 孙锦标《南通方言疏证》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赯

赯【酉集中】【赤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𠀤徒郞切,音唐。赤色。《肎綮錄》人面色紫曰赯。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赯

赯【酉集中】【赤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𠀤徒郞切,音唐。赤色。《肎綮錄》人面色紫曰赯。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