藬
拼音 [tuī] 注音ㄊㄨㄟ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BKM 仓颉TNLC
郑码EYAL 四角44286
结构上下
统一码85EC
笔顺一丨丨フ丨丨フ一丨一丨フ一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uī(ㄊㄨㄟ)

⒈  古书上说的一种草。

统一码

藬字UNICODE编码U+85EC,10进制: 34284,UTF-32: 000085EC,UTF-8: E8 97 AC。

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藬

藬【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他回切,音推。《爾雅·釋草》藬,牛蘈。《註》今江東呼草爲牛蘈者,高尺餘許,方莖,葉長而銳,有穗,穗閒有華,華紫縹色,可淋以爲飮。

《集韻》徒回切,音頹。義同。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藬

藬【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他回切,音推。《爾雅·釋草》藬,牛蘈。《註》今江東呼草爲牛蘈者,高尺餘許,方莖,葉長而銳,有穗,穗閒有華,華紫縹色,可淋以爲飮。

《集韻》徒回切,音頹。義同。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