縬
拼音 [cù] 注音ㄘㄨˋ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糸部
仓颉VFIHF
郑码ZHAK 四角23950
结构左右
统一码7E2C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一ノ丨一一丨ノ丶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ù(ㄘㄨˋ)

⒈  缩。

⒉  丝织品的彩文。

统一码

縬字UNICODE编码U+7E2C,10进制: 32300,UTF-32: 00007E2C,UTF-8: E7 B8 AC。

縬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𦂎𦄉𦇰𦈚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縬

縬【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六切,音蹙。縮也。

縬紋也。《類篇》一曰繒文。

《廣韻》《集韻》𠀤側六切,音𡎺。聚文也。或作𦂎縐。

说文解字

縐【卷十三】【糸部】

絺之細也。《詩》曰:“蒙彼縐絺。”一曰蹴也。从糸芻聲。側救切

说文解字注

(縐)絺之細者也。者字依御覽補。詩曰。蒙彼縐絺。庸風君子偕老文。傳曰。蒙、覆也。絺之靡者爲縐。按靡謂紋細皃。如水紋之靡靡也。米部曰。䊳、碎也。凡言靡麗者皆取䊳義。謂其極細。此毛說與鄭說之不同也。一曰戚也。戚各本作蹴。蹴者、躡也。非其義。葢本作戚。俗作蹙。又改爲蹴耳。今正。鄭箋云。縐絺、絺之蹙蹙者。此鄭說之異毛也。戚戚者、如今皺紗然。上文云。緛、衣戚也。子虛賦。襞積褰縐。張揖注云。縐、戚也。从糸。芻聲。側救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