緱
拼音 [gōu] 注音ㄍㄡ
总笔画15画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 15画
繁体部首糸部
五笔XWND 仓颉VFONK
郑码ZNXM 四角27984
结构左右 电码8970
统一码7DF1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ノ丨フ一ノ一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ōu(ㄍㄡ)

⒈  刀劍等柄上所纏的繩。

⒉  姓。

统一码

緱字UNICODE编码U+7DF1,10进制: 32241,UTF-32: 00007DF1,UTF-8: E7 B7 B1。

緱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𦂐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緱

緱【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古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居侯切,𠀤音鉤。《說文》刀劒緱也。《史記·孟嘗君傳》馮先生甚貧,猶有一劒耳。

蒯緱。《註》蒯草名緱,謂把劒之物。言其劒無物可𧚌,但以蒯繩纏之,故云蒯緱。

《集韻》墟侯切,音摳。緱氏,地名。《戰國策》塞轘轅緱氏之口。《註》緱氏,以山爲名。《前漢·武帝紀》將幸緱氏。《註》河南縣也。

姓。《孝子傳》陳留緱氏女。

说文解字

𦂐【卷十三】【糸部】

刀劒緱也。从糸矦聲。古矦切

说文解字注

𦂐)刀劒𦂐也。廣韵曰。刀劒頭纏絲爲緱也。按謂人所把處如人之喉然。从糸。矦聲。古侯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