絚
拼音 [gēng] 注音ㄍㄥ
总笔画12画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12画
繁体部首糸部
五笔XGHG 仓颉VFMBM
郑码ZBRS 四角21912
结构左右 电码4816
统一码7D5A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一丨フ丶丶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ēng(ㄍㄥ)

⒈  古同“緪”。

统一码

絚字UNICODE编码U+7D5A,10进制: 32090,UTF-32: 00007D5A,UTF-8: E7 B5 9A。

絚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絚

絚【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古恒切《集韻》居曾切《正韻》居登切,𠀤𢬎。緪或省作絚。○按俗譌作絙。詳上絙註。

古鄧切,音亙。《楚辭·九歌》緪瑟兮交鼓。《註》緪,急張絃也。一作絚。

《招魂》姱容修態,絚洞房些。《註》絚,竟也。一作緪。

《後漢·班固傳》北彌明光而絚長樂。○按絚,《文選》作亙。善註:亙與絚古字通。

说文解字

緪【卷十三】【糸部】

大索也。一曰急也。从糸恆聲。古恒切

说文解字注

(緪)大索也。通俗文。大索曰緪。一曰急也。淮南子曰。張瑟者小弦絚。大弦緩。高氏注曰。絚、急也。王逸注九歌曰。絚、急張弦也。如月之恆傳曰。恆、弦也。本亦作緪。沈重古恆反。按手部揯、引急也。緪與揯音義皆同。从糸。恆聲。古恆切。六部。亦作絚。非从?之絙也。亦古鄧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