窀
拼音 [zhūn] 注音ㄓㄨㄣ
总笔画9画
简体部首穴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PWGN 仓颉JCPU
郑码WOHZ 四角30717
结构上下 电码4503
区位8124
统一码7A80
笔顺丶丶フノ丶一フ丨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ūn(ㄓㄨㄣ)

⒈  〔窀穸〕墓穴;厚葬。

统一码

窀字UNICODE编码U+7A80,10进制: 31360,UTF-32: 00007A80,UTF-8: E7 AA 80。

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窀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𥤭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zhūn

常用词组

窀穸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窀

窀【午集下】【穴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陟倫切《韻會》株倫切,𠀤音屯。窀穸,下棺也。《說文》葬之厚也。《左傳·襄十三年》窀穸之事。《註》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猶長夜。一曰長埋謂之窀。

《廣韻》《集韻》𠀤徒渾切,音飩。瘞也。火見穴中也。

《廣韻》墜頑切《集韻》除鰥切。義𠀤同。

说文解字

窀【卷七】【穴部】

葬之厚夕。从穴屯聲。《春秋傳》曰:“窀穸从先君於地下。”陟倫切

说文解字注

(窀)窀穸、逗。各本刪此二字。今依全書例補。厚釋窀。夕釋穸。葬之厚夕也。襄十三年左傳曰。惟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從先君於禰廟者。杜曰。窀、厚也。穸、夜也。厚夜猶長夜。春秋謂祭祀。長夜謂葬薶。按窀淳同音。窀訓厚。从穴。屯聲。陟輪切。十三部。春秋傳曰。窀穸從先君於地下。與今左傳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