皅
拼音 [pā] [bà] 注音ㄆㄚ ㄅㄚˋ
总笔画9画
简体部首白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9画
五笔RCN 仓颉HAAU
郑码NKYI 四角27617
结构左右
统一码7685
笔顺ノ丨フ一一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ā(ㄆㄚ)

⒈  古同“葩”。

⒉  草花白;泛指花。

统一码

皅字UNICODE编码U+7685,10进制: 30341,UTF-32: 00007685,UTF-8: E7 9A 85。

皅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皅

皅【午集中】【白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披巴切,怕平聲。艸華之白也。《說文》本作葩。

《集韻》步化切,音杷。色不眞也。《廣韻》作𦫙

说文解字

皅【卷七】【白部】

艸華之白也。从白巴聲。普巴切

说文解字注

(皅)艸𦾓之白也。葩字从此。靈樞經曰。紛紛皅皅。終而復始。紛紛皅皅、葢言多也。从白。巴聲。普巴切。古音在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