帊
拼音 [pà] 注音ㄆㄚˋ
总笔画7画
简体部首巾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 7画
五笔MHCN 仓颉LBAU
郑码LIYI 四角47217
结构左右
统一码5E0A
笔顺丨フ丨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à(ㄆㄚˋ)

⒈  古同“帕”。

统一码

帊字UNICODE编码U+5E0A,10进制: 24074,UTF-32: 00005E0A,UTF-8: E5 B8 8A。

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𢁡

详细解析

基本词义

〈名〉

(1) 两幅宽的帛 [silks in double width]

帊,帛三幅曰帊。——《说文新附》。郑珍新附考:“三者二之误”。

(2) 头巾 [scarf;kerchief]。如:帊头(幞头)

(3) 巾帕 [handkerchief]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三国志·魏志》

(4) 道士所披之衣 [Taoist priest’s robe]

见其散发被黄巾帊。——《南史·隐逸传上》

(5) 覆盖物品的巾 [a piece of cloth(used as a cover)]

以黄纹帊蔽之。——《太平广记》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帊

帊【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駕切,音怕。《說文》帛二幅曰帊。《廣韻》幞也。《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襆也。

《廣雅》帳也。

《集韻》披巴切,音葩。殘帛。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帊

帊【寅集中】【巾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普駕切,音怕。《說文》帛二幅曰帊。《廣韻》幞也。《通俗文》帛三幅曰帊。帊,衣襆也。

《廣雅》帳也。

《集韻》披巴切,音葩。殘帛。

说文解字

帊【卷七】【巾部】

帛三幅曰帊。从巾巴聲。普駕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