瀇
拼音 [wǎng] [wāng] 注音ㄨㄤˇ ㄨㄤ
总笔画17画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 17画
繁体部首水部
仓颉EITC
郑码VTG 四角30186
结构左右
统一码7007
笔顺丶丶一丶一ノ一丨丨一丨フ一丨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wǎng(ㄨㄤˇ)

⒈  〔瀇滉(huàng)〕水深而宽广的样子,如“瀇瀇渊泫。”

统一码

瀇字UNICODE编码U+7007,10进制: 28679,UTF-32: 00007007,UTF-8: E7 80 87。

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㲿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瀇

瀇【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烏晃切《集韻》鄔晃切,𠀤音枉。瀇瀁,水深廣貌。《淮南子·覽冥訓》瀇瀁極望。

《集韻》戸廣切,音幌。與滉同。

烏曠切,音䤑。與汪同。停水臭也。一曰水貌。

说文解字

汪【卷十一】【水部】

深廣也。从水㞷聲。一曰汪,池也。烏光切

说文解字注

(汪)深廣也。謂深而又廣也。後漢書。叔度汪汪若千頃陂。江賦。澄澹汪洸。晉語曰。汪是土也。韋云。汪、大貌。从水。𡉚聲。俗作汪。烏光切。十部。一曰𣵭、逗。池也。左傳。祭仲殺雍糾。尸諸周氏之汪。杜云。汪、池也。通俗文曰。停水曰汪。按今俗語謂小水聚曰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