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䗴
⒈ 古无脊椎动物,形状多样,最常见的呈纺锤形,壳小,大部分为石灰质,最早出现在石炭纪,到二迭纪末期灭绝,是划分这两个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
统一码
䗴字UNICODE编码U+45F4,10进制: 17908,UTF-32: 000045F4,UTF-8: E4 97 B4。
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拼音 | [tíng] | 注音 | ㄊ一ㄥˊ | ||||
总笔画 | 18画 | ||||||
简体部首 | 虫部 | 部外笔画 | 12画 | ||||
总笔画 | 18画 | ||||||
繁体部首 | 虫部 | ||||||
五笔 | JTTP | 仓颉 | LIHNG | ||||
郑码 | IMMB | 四角 | 58141 | ||||
结构 | 左右 | ||||||
统一码 | 45F4 | ||||||
笔顺 | 丨フ一丨一丶ノ一丶ノ一丶ノ一丨一フ丶 |
基本字义
䗴
⒈ 古无脊椎动物,形状多样,最常见的呈纺锤形,壳小,大部分为石灰质,最早出现在石炭纪,到二迭纪末期灭绝,是划分这两个地层的标准化石之一。
统一码
䗴字UNICODE编码U+45F4,10进制: 17908,UTF-32: 000045F4,UTF-8: E4 97 B4。
䗴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