㲻
拼音 [nì] 注音ㄋ一ˋ
总笔画6画
简体部首水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 6画
五笔WIY 仓颉OE
郑码NKV 四角22290
结构左右
统一码3CBB
笔顺ノ丨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㲻字UNICODE编码U+3CBB,10进制: 15547,UTF-32: 00003CBB,UTF-8: E3 B2 BB。

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A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A)。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㲻

㲻【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玉篇》古文溺字。《元包經》大過舟㲻于水。〇按《說文》溺字註與弱水之弱同,而灼切。㲻字註沒也,奴歷切,音義迥別。今《禹貢》弱水通作弱,無水旁,似宜从《禹貢》爲正。而沉㲻之㲻則槩作溺。今依《玉篇》作古文溺字,二字遂爲古今文,存以備考。

说文解字

㲻【卷十一】【水部】

没也。从水从人。奴歴切

说文解字注

(㲻)𣳚也。此沈溺之本字也。今人多用溺水水名字爲之。古今異字耳。玉篇引孔子曰。君子㲻於口。小人㲻於水。顧希馮所見禮記尚作㲻。从水人。讀與溺同。奴歷切。古音葢在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