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现在儿童专用药物非常少,因此儿童吃成人药物的情况非常普遍。人人都知道儿童和成人用药有区别。但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这种区别主要体现在服用剂量的不同,而药物本身是可以混用的。事实上,这种普遍的认识存在偏差,儿童和成人的体质存在很大差异,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较之成人更为明显,因此在用药方法、用药剂量、用药剂型等方面都应特别讲究,否则就容易陷入误区,造成儿童药物中毒,致残甚至丧命。
缩量服用成人药 用药方法不科学
现在家庭自购药品服用的现象很多,许多家庭都备有“小药箱”,自行解决孩子的一些“小毛病”。但由于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的药理知识,往往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比如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生病,吃成人药物没有问题,只要适当减少剂量就行。”但想当然地将成人药物缩量给儿童服用却存在很大风险,给孩子的健康埋下极大隐患。
药理专家指出,儿童与成年人不只存在体重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生理、病理等方面有很大差别,缩量服药并不能保证用药安全。儿童身体各组织器官尚未发育完全,特别是肝、肾等药物代谢器官尚未成熟,解毒、排泄功能较弱,因此有些成人能用的药物即使减小剂量小儿也不宜服用。例如抗菌药“氟喹诺酮”可引起关节病变,妨碍软骨的正常发育,18岁以下未成年人都不能用;“四环素”会影响小儿骨骼生长,且让牙齿变黄,8岁以下儿童不能用;庆大霉素可引起小儿肾中毒、耳聋;“去痛片”中的部分成分易使儿童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紫癜,都必须慎用。
专家提醒家长最好不要贸然给孩子自行用药,孩子生病应及时上医院确诊,谨遵医嘱用药。即使是自己为孩子选择药物,也应首先看药物说明书中有没有标注儿童剂量,有标注可以服用,没有的话则需要咨询医生;同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年龄段,尽量规避已知的高风险药物,并遵照药物说明书限定的剂量严格用药。
说明书含糊其辞 用药剂量不准确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药品由于不是专门的儿童用药,在说明书上对儿童剂量往往含糊其辞,比如使用“小儿酌减”、“遵医嘱”等模糊字眼,或者让使用者按照儿童的体重,自行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按照这种计算方法,孩子有时只能服用1/4片甚至1/8片,切分难度很大,而体重偏大的“胖墩儿”计算结果又容易偏大,甚至超过成人的用药剂量,也让不少家长犯愁。
专家表示,药物服用时剂量正负误差不能超过5%,因为剂量偏小,不能发挥药效;剂量超标,又容易产生毒副作用。但目前不少药品说明书措辞不清或服用方式不明确,家长自己很难准确掌握剂量,应尽量在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下用药。同时应把握的大前提是,孩子用药量绝对不能超过成人,即便按照体重计算已经超过成人用量,但也应按照成人参考量的最低值来用药,以确保安全。 随意改变药物剂型 易增药物毒副作用
另一方面,为了符合儿童用药剂量或方便喂服,不少家长或把成人用的药片切分、碾碎后给孩子服用,或把药物胶囊内容物倒出来喂儿童,甚至把针剂改为口服,给患儿服用。这些随意改变药物原有剂型的做法,不但减弱了药效,还容易增加药品的毒副作用,造成不良后果。
药片分割后不但味道更苦,孩子很难接受,更重要的是破坏了药物的包膜和胶囊,有些包膜或胶囊本来能起到缓释、控释、肠溶、遮味等作用,分割之后就会失去这些特殊保护作用,不仅使药物的原有剂型局部生物效应受到破坏,某些药还可能对胃黏膜造成伤害,并加重病情。而针剂改为口服,药效也往往会大打折扣。专家建议家长在平时应尽量选择适合儿童的专用剂型的药品,若必须使用成人剂型的药品时也一定遵照医嘱服用,不得自行随意更改。
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需要国家加大儿童用药的监管力度,需要生产企业多开发适合儿童服用的药物剂型,更需要父母切实掌握科学的用药常识。
了解更多儿科知识,请进入儿童疾病!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进入育儿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