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盲目追求速度的发展模式,寻求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这是印刷机械设备产业在2006年的最大特点。
虽然在行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中,2006年一至三季度,行业重点印刷机械制造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仅有4.6%,且由于材料和能源的价格上涨、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等原因,行业利润总额下降4.6%,但由于这一统计数字不全面,所以粗步估计,2006年一至三季度整个印刷机械制造行业的增长应该达到7%~8%左右。2006年印刷机械行业的亏损企业数量虽然有所增加,甚至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多家企业处于崩盘边缘的现象。然而处于强势的企业如: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集团式企业和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的企业,仍然能够带动行业发展。还有一些在行业统计之外的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业绩。
2006年,印刷机械设备产业的主题是整备而不是进军,这种战略虽然让国内的印刷设备企业的扩张放缓,但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却得到了提升,使这一年的印刷机械设备产业出现了以下新的特点:出口市场:整机出口增长强劲
印刷机械进出口已经成为推动印刷设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2006年前三个季度主要出口企业的设备出口额达到7211.6万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30.6%,印刷机械产品的出口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零部件出口下降,整机出口增加。如:卷筒纸印刷机、单张纸平版印刷机、卷筒纸凹版印刷机、模切机、切纸机、书刊装订机、折页机、纸张表面加工等设备整机出口快速增长,卷筒纸印刷机机组开始向美国市场批量出口,小型平版印刷机在美国和俄罗斯也有较好的市场。为印机出口量增长做出贡献的企业有上海高斯印刷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亚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上海申威达机械有限公司、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高端设备:产业化有进展
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具有印刷质量好、生产效率高、自动化水平高,辅助时间少等优点,在印刷业走过资本积累的初级阶段以后,一般会对各种开本的单张纸多色印刷机需求量大幅增加,故而往年这种设备的进口额都会占到进口总额的25%~30%以上,占领国内市场达80%~90%以上。如此惊人的市场需求吸引了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进取。据统计,2006年已经有三家企业推出全张纸多色印刷机(北人股份、江苏昌升、河南新乡);五家企业生产对开多色印刷机(北人股份、上海光华、上海高斯、江苏昌盛、中景集团);七家企业生产四开多色印刷机(上海光华、中景集团、北人集团、北人股份、青岛瑞普、湖南印机、多元电气);六家企业生产八开多色印刷机(营口冠华、潍坊华光、威海印机、营口三鑫、潍坊东航、多元电气)。还有2~3家企业正在开发四开和八开多色印刷机。在众多厂家中,有3~4家的产销量已经超过或接近100台。多色印刷机的批量面世,使我国印刷机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预计随着产品技术和质量水平的提高,印机销售市场的前景将一片光明。
中外合资:技术快速提升
为快速提高国产印刷设备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经有不少企业采用国际收购、合资建厂和引进技术等形式来加快发展的步伐。目前,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在成功收购日本秋山以后,正在引入日本技术,加快上海光华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产品的技术升级。北人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也与日本三菱公司合资成立新的合资企业,生产日本品牌的单张纸四开多色印刷机,不久将推向市场。潍坊华光与德国KBA合作已经推向市场的四开单张纸多色印刷机,已初具规模。
土地置换:谋求更大发展
2006年,两家企业通过采用异地搬迁的形式来谋求更大的发展。一家是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其于2006年8月30日举行新厂区开工典礼,新厂区占地近7万平方米,除新建成的厂房和办公楼外,还留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该企业在铅印机、小胶印机制造方面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在引进先进技术、民营化改制、多色单张纸印刷机开发等方面都走在同类产品的前列,曾带动行业出现民营化改制的高潮。现在以土地置换谋求企业更大发展,又走在小胶印机生产企业的前列。另外一家是上海紫光机械有限公司也实现土地搬迁,这是一家我国最大的书刊印后装订设备制造企业,同时还生产表格印刷机和柔性板印刷机。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在上海市区的厂区面积小、楼上楼下的工艺布局严重制约了生产,在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集团的协调下,实现整体搬迁的成功,而这一搬迁举措也将大大促进该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
转载自: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