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信息传输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得到空前发展。这些高新技术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对印刷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整个印刷工艺流程的数字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根据国际印刷工业的发展和我国的实际,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提出了我国印刷工业1996-2010年的发展方向,高度概括为“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这28字方针,为今后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和大量应用的时代,我国印刷机械设备虽然也有很大发展,但由于高新技术应用差,技术创新跟不上,我国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拉大了,使我国印刷机械设备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降低,造成高档设备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面对知识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和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形势,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印刷机械设备,提高企业竞争力,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的印刷机械设备,尽快赶上国外印刷机械设备的先进水平就是十分必要的了。
“九五”期间,我国印刷机械设备有了较大发展,品种增加,质量提高。据69家重点印刷机制造企业统计,1995-1999年印机产值增长52.3%,实现利税增长44%,利润增长40.7%。国内已经能生产中档的15000张/小时的单张纸胶印机、中小型新闻用卷筒纸胶印机、商业用卷筒纸胶印机、柔性版印刷机、表格机、糊盒机、精装联动机、平装联动机、数控切纸机、数控模切机等重要印刷机械设备。中低档印刷设备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要,并有少量出口。
一、印前设备的差距
新世纪印刷工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数字、网络化”。印刷“数字、网络化”首先是在印前设备开始并快速发展起来的。它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印前产品与国外差距更大。特别是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及相关设备的发展应用,使不少印前设备将被淘汰出局,印前设备与国外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目前,我国的印前设备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模拟工艺设备,而且大都处于中低档水平,如照相机、分色机等。在印刷厂逐步普及的桌面系统中,高档设备基本依靠进口,如高档扫描仪、高精度全自动激光照排机、彩色打印机等。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适应数字化工艺流程的相关设备,研发新的数字化印前设备任重而道选。
2.数字化设备主要是CTP制版及相关设备,计算机直接制版机(CTP)国内虽然已研制出样机,进入试用阶段,其性能(主要是速度、分辨率、自动化程度、成像方式等)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性能、质量还有待于时间考验。CTP设备已经在发达国家迅速推广,如美国的大型印刷企业中,已经有一半以上在使用CTP制版设备,而我国只有不到20台的进口CTP机。与其相关的高档数字照相机、数字打样机全部依靠进口。
3.与硬件配套的软件差距很大。印刷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仅印前工艺数字化,而且整个印刷工艺要数字化。目前,除光栅图像处理器(RIP)技术、汉字字库存和少量应用软件由我国自行开发外,许多应用软件需要进口。近年来,国际上出现的CIP3、CIP4组织及其PPF、JDF文件和PDF文件等各种通用软件和网络服务器及接口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数字化工作流程系统软件的研究进程,将直接影响印刷及设备的发展。
二、印刷设备的差距
随着CTP技术的发展,在机成像的研制成功,便出现了印前和印刷一体化的数字印刷机。数字印刷机的发展为印刷机的开发开辟了新方向,并为个性化印刷、按需印刷提供了可能。数字印刷机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要能达到应用还需走很少的路。传统的印刷设备在高新技术的应用上,差距还不小。主要表现是产品功能少;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水平低;稳定、可靠性差。中低档产品供求平衡或供过于求,高档设备主要依靠进口。
1.高档印刷机械主要依靠进口
1999年我国进口各种印刷设备及零配件6.75亿美元,出口1618万美元,进口额与出口额之比为41.7∶1,进口额与国内销售额之比约为1.6∶1。即国产设备约占国内市场总额的40%。
1999年进口胶印机3.445亿美元,约占国内市场的70%。有关资料表明,仅海德堡公司一家1999-2000年度进入中国市场的胶印机销售额约相当于1999年国产胶印机销售额的总和。胶印机中,单、双色胶印机国产机占主导,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多色胶印机则以进口为主。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多色单张纸胶印机约占国内市场的75%。与此同时,国产单张纸胶印机的市场占有率也逐年降低。有资料表明,1998-1999年进口单张纸胶印机420台,国产机79台,进口机市场占有率为84.17%。在卷筒纸胶印机中,情况更严重,商业用卷筒胶印机国内约有30台,只有1台是国产机。新闻用6万张/小时以上的多色卷筒纸胶印机90%以上均为进口机。
中档以上的柔印机进口近200台,占国内市场的90%以上。
中档以上的凹印机进口设备超过580台,大部分市场被国外机占有。
数字印刷机,国内刚刚开始研究,目前全部依靠进口。
2.胶印机的主要差距
(1)单张纸胶印机
印刷速度:国外胶印机实际印刷速度大都达到15000张/小时,部分四开胶印机达到18000张/小时。我国单张纸胶印机的实际印刷速度大部分在10000张/小时左右,虽然有15000张/小时的设备,但其性能、质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自动控制:国外胶印机在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方面,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光学技术及大量应用软件,几乎使胶印机成为“傻瓜机”。比较典型的是海德堡公司CP2000控制系统及罗兰公司的Pecom系统。Pecom系统将印刷机控制、生产组织、生产管理结合在一起。我国的单张纸胶印机不但达不到上述系统控制的水平,就是一些国际上已经普及的先进实用技术也还不完全过关或还没有研制。如闭环控制的墨色遥控系统,半自动、自动上版系统,自动清洗系统,自动换纸系统,印品规格变化自动预调系统,色彩监测、预调系统,印刷故障显示和自动调整系统等。
机械结构:计算机、电子、光学技术在胶印机上广泛应用,使其成为机、光、电一体化产品,机械结构简化,精度提高。我国胶印机在这些方面差距还不小。
辅助时间:国外胶印机更换印件由原来的2小时左右,缩短到10分钟左右。我国单张纸胶印机平均换版时间约1小时左右。
布局设计:机器的整体布局设计上,较多地应用了人体工程学设计原理,从过去侧重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的设计观念,转向强调人的因素及协调人机关系,更注重工作环境安全舒适,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
(2)卷筒纸胶印机
印刷速度:商业用卷筒纸胶印机国外印刷速度已达15米/秒左右,即小滚筒机(滚筒展开长为一个裁切尺寸,下同)为10万转/小时,我国的商用卷筒纸胶印机速度3.5万转/小时。大滚筒机(滚筒展开长为两个裁切尺寸,下同)3-4万转/小时,我国还是空白。新闻用卷筒纸胶印机单幅大滚筒为3-3.5万转/小时,即每小时可出6万-7万张对开报纸,我国产品为3万转/小时。双幅大滚筒为3.75万转/小时,即每小时可出15万张对开报纸。双幅小滚筒4万转/小时,即每小时可出8万张对开报纸。后两种设备,目前国内还没有生产。
自动控制: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光学技术及大量应用软件,使其效率、质量大大提高。在国外,以下均为成熟技术,根据用户要求配置:①墨色遥控系统;②自动套准系统(包括横向、圆周方向及对角调整);③自动接纸机(零速自动接纸机、高速自动接纸机);④张力控制系统(商业用机多为两套张力控制系统);⑤水墨平稀奇自动控制系统;⑥印刷质量控制、显示、调整系统;⑦折页换开本,全部用按钮自动控制;⑧新闻用机的自动穿纸,多纸路时的自动改变穿纸路线;⑨半自动、自动上版装置。我国已经有墨色遥控系统、张力控制系统、水墨平稀奇自动控制系统等,但水平和档次及稳定性。其他项目都还没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辅助设备:①裁单张纸装置(商业用卷筒纸胶印机、柔性版和凹版卷筒纸印刷机上均可能配备);②加硅装置(商业用卷筒纸胶印机用);③复卷装置(卷筒纸柔性版印刷机、卷筒纸凹版印刷机、卷筒纸胶印机均可能用);④收页机(卷筒纸的胶印机、柔印机均可采用);⑤新闻卷筒纸胶印机用报纸的输送(龙骨架)、分拣、打号、打包系统;⑥烘干装置。我国已经有了裁单张纸装置、收页机、复卷装置,但其水平档次都还有不少差距,其余都还是空白。
新技术:①短墨路系统(新闻用卷筒纸胶印机及柔性版印刷机用);②无轴传动技术;③窄槽卡版的印版滚筒;④无槽的套筒滚筒新技术;⑤无扎针的折页机;⑥无水胶印;⑦高速夹板式折页机等。除窄槽卡版的印版滚筒外,其余项目国内都还处于试生产阶段,没有批量生产提供市场,有的项目还没有研制。
3.数字印刷机的差距
国外数字印刷机技术百花齐放,各显神通,但都已经基本成熟,产品已经批量供应市场。而我国的数字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