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树》说课

一、朗读课文

  师:(板书 路旁的橡树)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今天我们学习第8课《路旁的橡( xiàng )树》。请同学们用铅笔,把课文中的生词圈( quān )起来。然后,每个生词齐读三遍。

  说课: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拿铅笔看书,在课本上做记号,是一种很科学的学习方法。这种习惯的养成,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关于《拿铅笔看书的思维科学》,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作文。还有一位学生,写过一篇《语文笔记应该做在语文课本上》。学生写的这些作文,也是对我教学经验的总结。

  生:齐读,教师领读:
    橡( xiàng )树  延( yán )伸  挺拔( bá )  楔( xiē )子 

    沥( lì )青    马蹄( tí )形  高尚( shàng )

  说课:课文中的生字,是本课的难点。要首先突破。

  师:在同学们齐读课文之前,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朗读录音。

  说课:教师事先通过互联网搜寻有关课文朗读的录音,下载到MP3播放器里面,通过小型有源音箱播放,对学生了解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感情色彩,很有好处。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添课堂学习的乐趣。只是教师就要费神了,在备课上要多花一些精力。

  师:(录音播放完毕)好。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路旁的橡树》。

  说课:读书的方法,有点某个学生读,有轮读、分组读、教师范读等。我认为,注重齐读,有很多好处。

  生:(齐读)

路旁的橡树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 huà )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刚才,同学们把课文齐读了一遍,有几个字发音不大准,现在,校正一下。

  说课: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是常见的。我们的备课,不可能备得完美无缺。学生是一群有思维、有个性的个体,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灵活机动。

  师:(教师备有翻阅迅速的四角号码字典,立即在课本上作出记号,板书在黑板上。这时,教师要在课本上做记号、作笔记,这些事情站着做,显然是不方便的。这里,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问他们:刚才朗读时,有哪几个字的音发得不准。请上讲台来写出发音不准的字和拼音。)

  说课:要学生上讲台翻字典,写生字、拼音,这应该形成一种习惯。把这当作是一种竞赛,看谁翻得又快又准,看谁是冠军!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养成翻字典的习惯。


二、讲解课文

  说课:本部分讲解课文,是本课的重点。目的是使学生理解课文,增长知识,丰富智慧,培养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课文的方式,是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采取启发式的方法。

  师:

  1、第3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叹气?工人们为什么叹气?

  2、第4自然段:工程师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3、第5自然段:工人为什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

  4、第6自然段:工程师拿出一根楔( xiē )子,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这样做?

  5、第7自然段:公路有一个弯,好不好?

  6、第8自然段:人们为什么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以上问答,教师提问,学生自由竞答。教师因势利导,学生气氛热烈。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三、学生提问

  任何课堂教学设计,都不可能完美。学生也不可能是机器,任你摆布。这里,设计一个“学生提问”环节,一是可以弥补教师备课之疏忽和不足,二是可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在语文练习本上,把课文的生字和拼音,每个字和拼音写半行或一行。

  2、学习了这篇课文,请每位同学写一篇感想,题目自己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