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身心疲惫的所谓白领女性中的一分子,曾加班到嗓子眼有腥味;如果你在职业倦怠中死活找不到出路,未来已经成为混沌;如果你曾夜不能寐,心惊肉跳地等待裁员的刀锋从头发梢冰凉地掠过;如果你是一个女人,想暂时退回到家庭的堡垒,且并不严重影响家庭财政收支,现在也许是时候了。
以70后女性为先锋,如今在北京、上海等中国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中年白领女性在精力充沛、专业经验丰富之际便主动或者被动退出职场,选择照顾家庭。
历史总是会有些前车之鉴,从全球女性开始争取工作权、选举权、受教育权利开始,女性的社会角色定位总是在一波三折。回家还是工作,完全视乎时代潮流以及个人的价值选择而定。二战时,600万美国妇女曾经走出家庭,成为飞行员、工程师、医生、律师……,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二战后,她们当中的许多人又陆续离开工作场所,这种现象曾被美国媒体称作“掉转回家”。半个多世纪后,中国妇女也在人到中年之际掉转回家,从白领女性到家庭主妇的回流在中国大城市中暗潮汹涌。
不久前,我参加了一场主题为“回家”的庆祝会。这是大学毕业后,四个70后女生第二次有机会聚齐在自己打拼了十多年的城市,上一次聚会还是庆祝有人结婚。我们四个人同年入大学,一起度过了一年军训,一起上过英语课和体育课,同住一幢宿舍楼,但分属四个不同的专业。毕业后又都走上了迥异的人生路,从民企到外企,从文化公司到软件企业,可谓各有所长,各有收获。平时虽然常为公私事宜彼此帮忙,但大都以神交为主。而今,在一个工作日的午后,大家终于有机会坐下来,泡上一壶“红颜知己”茶,庆祝我们齐齐成为“回家”的女人。“回家”当然是各有各的缘由,譬如遭逢裁员、换老板这样的职场不测,而最冠冕堂皇的理由便是怀孕生子。“回家”甚至不是因为干得不好甚至不够舒心,而是中年停滞的危机感,让人寝食难安,舍得放弃求变。
“回家”并不是冲动之下的选择。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成为一个高级白领女性甚至金领,曾经一度是我们的人生理想,并为此消磨了我们无比宝贵的青春。在还不知道轻重的年龄,所有的人生大事都与此相关。想当年,还是愣头青的我在北京西四环附近上班时,倾其所有在东五环买了房,就是希望日后可以藉此为动力,光鲜亮丽地进入东边的国贸上班。那里曾是北京时髦白领女性的摇篮。我有一个朋友,但凡要到国贸办事,一定要仔细剪过手指甲才出门,以免与那里的高级氛围格格不入。
讽刺的是,此后我的工作地点步步朝西挪,最终只能卖房了事,终结了我的国贸梦。
更多人的白领女性梦也在深重的价值危机中终结。曾经是社会翘楚,勇敢到体制外闯荡,引领过社会风气之先的中国白领女性们,在公务员吃香、垄断有理的年代,地位一落千丈。近两年来,亲身感受到身边的白领女性放弃工作,选择回家的女性日益增多。除了大家纷纷步入晚婚晚育行列,家务繁重,顾此就得失彼外,经济上的一点点不景气,都会影响到一批人的职业维稳。坏消息越来越多,人到中年的女白领女性,又处在不上不下的中层,特别容易受波及。参加大学同学聚会最为明显,常常会有人发紧急邮件,称突然遭遇裁员,终止使用公司邮箱。而如果能够对90年代的大学毕业生做一个持续追踪调查,如今歇工回家的女生数量只会随着年龄增长不断上升:一开始是做行政管理的人回家,接着是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回家;一开始是不咸不淡的岗位被放弃,后来则是堪称业务骨干的中高级白领女性回家。相信若不是中国社会养房养车养孩的成本太高,选择回家的白领女性女性数量一定惊人。
毋庸讳言,与上世纪中叶美国妇女在战争结束后调整性别角色定位,重新皈依传统略有不同,中国白领女性“掉转回家”有更多复杂的原因。而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中国妇女正在为改革付出代价,中年白领女性成为职场先烈的机率更大。选择“回家”来应对生存危机几乎是女性的本能。只是,能够幸运“回家”的人毕竟还是少数。生活担子这么重,两个人扛都吃力,长期依靠另一半养家糊口,不是不能,而是不忍。我的一位中年女友思量再三,还是跳了槽换个工作继续忍耐。家中老人罹患癌症,大额医药费如流水一样花出。女友觉得,只有那份工作,以及月月发到卡上的薪水,才能减轻她内心的恐惧。
而如果是“双白领女性”家庭,女人“回家”当然也只能是权宜之计。哪怕在公司中任高职,高级白领女性的积蓄也永远赶不上物价上涨的幅度,足以抵抗大病返贫的威胁。而且如果对方工作有个三长两短,便立时三刻有全家陪葬的危险。每次听到大规模裁员的消息,都是心中一凛。首先想到的当然不是该明星公司的陨落,而是那些手无寸铁、毫无防备的中年白领女性家庭,很可能会为此手足无措,那可能意味着还不出的高额房贷,缴不出的孩子上名校的赞助费,以及被迫大幅收紧的生活开支。听说过真实的裁员经历,女友所在的公司刚刚招新,就遭遇全球业务调整,整个中国部门被裁撤。刚来上一天班的新人突然没有了着落,回家都不敢对老婆讲。
不过,但凡家里有一点余粮,能够自由地“回家”歇息一阵,中年女白领女性们还是义无反顾,虽然大部分人心里清楚,这不会是一个永久选择。动荡的年代,“家”的概念其实只是心底里一处安静的驿站,孩子大了,休养好了,仍然要出发。至于休息过后,未来是不是还选择做白领女性,或者还有资格成为金领,那就只能随行就市、随遇而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