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不断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教育部2000年10月25日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用5到10年左右地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教育正在结出丰硕的果实,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通过接受信息技术教育,正在成长为国家各条战线急需的建设人才。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还要培养和提高他们采撷信息的素养;不仅要锻炼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学生藉此掌握一技之长来谋生,而且要通过个人的诚实劳动服务社会。
由此看来,信息技术教育绝不单纯只是一门专业技能课,它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密不可分。我们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必须由先进文化的价值观来统领。
一、树立远大理想,励志服务国家
“科学无国界,网客有国家”。在Internet将地球上的人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人民并没有因此而模糊自己的国籍。相反,某些西方大国正是凭借着自己强大的政治经济势力,通过Internet大力推行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组织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从始至终要贯穿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和其它道德情感与信念一样,使人趋于高尚,使他愈来愈能了解并爱好真正美丽的东西。从对于美丽的东西的知觉中体验到快乐,并且用尽一切方法使美丽的东西体现在行动中。”①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鲜活事例。
2009年10月31日,我国科学家的楷模钱学森辞世,引起了国人的普遍追思。钱学森曾经有言:“我在美国的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②——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信念,不仅让钱学森在美国生活的十多年里没有存下一元美金,而且他在回到祖国怀抱的数十年间还多次将自己的稿酬和奖金悉数捐出,彻底地实践着“我姓钱,但我不爱钱。”③正是这种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钱学森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卓越贡献,从而赢得了举世中华儿女的景仰。
实践证明:我们只有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展开,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励志效应。
二、激活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具体到信息技术教育而言,这就要求我们并不仅仅只是教会学生上机操作、上网浏览,也不仅仅只是让他们学会多媒体素材的采集加工,以及文字和数据处理。与Internet联通的电脑作为人类思维和能力延伸的有力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借助它向着精神和物质领域不断开拓。我们的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要注重引导他们举一反三,同中求异,还要善于启迪他们的思维发散,抓住蛛丝马迹,开拓进取。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一次苏德两军对垒。值勤的苏军战士,借助望远镜发现对面德军掩体上有一只名贵的波斯猫出现,这位战士由此揣度在这个掩体内,是驻有德军高级将领的指挥所。于是他赶紧向上级报告,苏军集中炮火迅速将该掩体夷为平地。事后核查证实该战士的揣测是完全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