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传统畜禽养殖方式影响,我国肉品生产存在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畜禽屠宰不规范等问题,分析了肉品安全卫生隐患问题,提出了引导、监管、品牌、舆论等方面的应对措施,以保证我国肉食品卫生安全。
关键词:畜禽肉品;安全隐患;应对措施
肉食品是人类食物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卫生安全不仅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也是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我国肉类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肉食品的卫生安全问题对我国肉食品进出口贸易、肉制品行业的发展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中国的肉食品安全管理普遍采用终端检验,缺乏对饲养、屠宰、加工等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管理,无法快速、准确地实现其产品质量的追踪,增加了企业和社会的风险[1]。
1肉食品的安全隐患
以猪肉为例,目前我国肉食品的流通环境基本情况为:养殖户→猪贩→屠宰场→批发→零售。
由于受到传统养殖业的影响,养殖户以一家一户的散养居多,生猪生产还面临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长期性问题,影响了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2]。
此外,养殖疫情呈多发趋势,常见病种类由4~5种增加到12种左右。除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之外,近年来,疯牛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又加大了饲养牲畜的风险。禽流感、甲流刚过去,俗称羊流感的Q热疫情又在荷兰蔓延,最新统计数据称已有2 300人感染,10人死亡。为控制疫情,荷兰有关方面已屠宰了75个农场的约4.5万头牲畜[3]。疫情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制约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生命。
抗生素残留、滥用激素也是养殖环节的安全隐患,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一些养殖户过分使用添加剂,如防腐剂、抗菌剂、生长剂、镇静剂等,这些会残留在动物体内,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危害。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食品添加剂标准和法规,比如日本政府根据修订后的《食品卫生法》,已于2006年5月起正式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共涉及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799种,农产品数百种。2006年瘦肉精事件导致200余人中毒,许多人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心脏骤停乃至昏迷死亡等症状。畜禽肉制品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我国政府机构和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畜禽肉制品的安全检测已经迫在眉睫。
肉食品屠宰加工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也不容忽视。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和县城屠宰场中,绝大多数属于半机械化生产,有的屠宰场还采用传统手工操作,难以保证肉品安全卫生;此外,畜禽屠宰和肉品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病害肉、注水肉现象时有发生,私屠滥宰情况还没有彻底清除。在运输储存过程中,违反操作要求等也会造成肉食品的变质,给消费者造成危害。
2应对措施
2.1正确引导养殖户行为
保障肉食品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治理,提高养殖户的卫生安全意识,健全相应的救济奖励机制。相关部门要进行合理的调控,完善病死牲畜的补偿措施。发布生猪市场信息,宣传推广应用畜牧实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同时,加强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宣传,强化养殖户的防疫免疫意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定期进行牲畜死亡处理统计,防止病害牲畜流入市场。
2.2建立肉食品生产链全程监管制度
2008年的乳业风波,将供应链管理的课题和严峻现实摆在世人面前,产业链安全才是真安全。从养殖户到零售商,肉食品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保鲜、免疫环境。为了确保老百姓买到放心肉,仅靠终端检验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安全、符合卫生标准的肉食品生产链,从养殖、收购、屠宰、运输、售卖进行标准化生产,如集中设立生猪定点屠宰点、放心肉品店等,细化检测标准,跟踪监管每批肉食品的流通。
现在普遍认同的蓝色印章给老百姓的消费多加了一个护身符,经检验合格允许上市经营的肉品,必须加盖"品质检验讫印章"、"定点屠宰印章"、"动物检验章"3个蓝色印章齐全方可进入市场[4];检验不合格的,在肉品检验人员的监督下,由厂(场)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方便辨识的标志,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和更多的便利[5]。
2.3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双汇集团2009年收入超过400亿元,实现了跨国经营,为中国肉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借鉴模式。质量是肉产品的核心,双汇集团坚持自主创新,建立一个全产业链的新型战略,就是从种植、收购到贸易物流,到食品的加工、生产、屠宰、分销、物流和销售环节,都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掌握。目前,像大型国企中粮集团、澳洲西麦、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等都在推广这一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