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江泽民生产力思想;时代特征
[论文摘要]江泽民深刻分析了生产力的内在要素,进一步强调劳动者的地位,突出科教和创新在生产力中的作用;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党的建设和先进性联系起来,突出了其生产力思想的时代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生产力思想。特别是在江泽民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和条件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全球化浪潮蓬勃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不断取得成就,也面临一些问题。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江泽民不仅全面继承了邓小平的生产力理论,而且对生产力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深刻分析生产力内在要素的时代特征,进一步强调劳动者的地位
生产力的内在要素包括物质实体要素和非物质实体要素。江泽民在生产力的物质实体要素中突出强调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一)对劳动者的构成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
江泽民提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在对劳动者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江泽民进一步提出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他强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和凝聚一切积极因素、调动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不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不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一切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40页)
(二)强调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江泽民指出,发展生产力,“既要重视物质生产水平,又要重视人的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79页)他强调,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江泽民进一步分析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而且,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创造得越多。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是在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中向前发展的”。(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1-07-02)
江泽民将“人的全面发展”明确纳入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之中,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是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丰富和发展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二、敏锐把握时代精神,突出科教和创新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关于科技在生产力中的地位,马克思曾提出生产力中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针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时代特点,江泽民进一步强调,我们要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在掌握生产力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
(一)提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思想。
江泽民认为,面对现代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我国科学技术还相当落后的严峻事实,要加快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就必须把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作为战略重点,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确保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他还对科教兴国的基本内涵作了科学而全面的阐释。(参见江泽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28页)显然,科教兴国战略体现了我党在实践中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