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皮革工业中应用存在的问题为何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皮革行业迟迟未能广泛应用? 作者通过走访海宁地区皮革企业后,认为既有客观
1. 1 客观原因①没有针对皮革工艺特点开发的专用测配色软件。目前提供的测配色软件有 2 种类型,一种是由色彩公司提供的开放式测配色软件,如 Datacol-or 公司的 Match,X - Rite 公司的 Col-or Master 或 color iMatch,沈阳化工研究院的思维士测配色软件等。该类软件功能较全但使用复杂,与皮革生产工艺的吻合度低,另外,其仪器设备推广人员一般是染整专业背景,对制革工艺也不熟悉。另一种是由染化公司提供的封闭式配色软件,如科莱恩公司的 Neosa2000 智能颜料膏系统。封闭式配色软件与开放式配色软件的区别在于: 这类软件不能输入新的染化料基础数据( 数据库系统不向用户开放) ,只能使用由化料生产厂家提供的数据库。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皮革行业推广不力的最根本原因,是由于皮革加工工艺的特殊性。皮革产品整饰一般都要经过染色和涂饰等工序,皮革染色和涂饰风格具有多样性,因此不能简单地用目前纺织品染色上应用的 Kubelka - Munk 单常数理论和涂料上应用的 Kubelka - Munk 双常数理论,来解决皮革的配色理论问题。②缺少既掌握测配色技术又有皮革染整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皮革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中仅有一小部分能使用测配色仪的测色功能,能使用计算机配色的人很少; 设有皮革专业的大专院校,也仅有个别学校开设计算机测配色课程,因此人才与企业技术需求脱节。③原料差异大,企业标准化程度低。生皮供应不稳定,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的同种类皮的差异大,尤其皮的不同批次间的含湿率差异大,标准化控制的难度大,严重影响染色准确性,另外工艺设备落后,数控化程度低,升温速度、pH值不可控,给生产标准化带来巨大难度,甚至有些厂使用的转鼓还是 20 世纪 80 年代的,使得计算机配色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1. 2 主观原因对计算机辅助测配色技术的认识不准确。一开始接触计算机测配色技术,企业对其报有很高的期望,但由于上述1.1 等种种客观原因的存在,往往通过几次运用都不成功,于是便认为计算机测配色技术一无是处,导致测配色系统的搁置或仅使用其测色功能。
皮革行业对颜色质量控制的要求不高,远不如纺织印染行业对产品色差和同色异谱指数( 企业将其称为“跳灯”指数) 的要求高,贸易仍然采用传统“实物来样 - 实物打样 - 实物确认 - 放样”的方式,而纺织行业已经实现颜色数字化传递,但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传统皮革行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智能化、信息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2 解决方法鉴于存在以上原因,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皮革工业中的推广应用任重道远。笔者认为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皮革工业上的运用,必须依靠软件工程人员和制革技术人员共同努力,按照循序渐进的事物发展规律,逐步实施,可能要经历 3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观念改变阶段。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均要以正确的态度去看待计算机测配色技术: 计算机测配色技术既不是万能的,也不是万万不能的,虽然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做不到配色无人化,但可以做到省力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配色水平和配色效率。第二阶段为现有软件运用阶段。运用现有的开放式软件,根据制革工艺生产特点,建立符合工艺特点的计算机染色和涂饰配色方法。第三阶段为创新阶段,根据现有软件的使用情况,针对现有软件的不足,结合皮革染色或涂饰产品的特殊需要,如: 毛皮的染色配色方法,染料水和颜料膏混用的涂饰配色方法,牛皮双色涂饰配色方法等,开发专用于皮革工业的配色软件。
现有软件的运用至关重要,目前我国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皮革行业的应用正处于这一阶段,且应用的并不成功。在运用开放式软件给企业解决配色问题时,需要遵循“求同存异,由易到难”的原则,即软件设计与企业工艺符合程度高的先做,实施方便的先做。例如皮革企业可以先从配方库检索这一配色技术着手。因为皮革企业都保存着打样样本,无需特别制样,只需将样本测色后存入数据库,配方库即可建立,因此配方库检索技术应用最符合“求同存异,由易到难”的原则,使用的好有利于企业对计算机测配色技术重拾信心。下面以 X - Rite公司的 Color Master 软件为平台,介绍建立配方库和配方检索的方法。(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http://shlunwen.com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