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优化

一、学生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的问题计算机语言本身比较抽象,初学者学习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学习语言会导致很多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畏难情绪。一听说编程,有的学生就觉得很难。首先有心理障碍,学习过程顺畅还好,一旦遇到难理解的知识点,就怀疑自己。难理解的知识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开始慢慢放弃,直到跟不上课,破罐破摔。二是学习态度消极。上课时,遇到难理解的就放弃;上机时,遇到程序卡壳就放弃。不主动提出问题,不积极思考问题。自由练习时散漫,交作业和关注考试内容却积极。典型的应付考试型。三是编程思路不清晰。写出的程序结构不清晰,规模臃肿,可读性差,程序效率低。
  偏难一点的程序,就会感觉无从下手,出现即使能听懂却动不了手的现象,典型的眼高手低。四是语法掌握差,编程习惯不规范。观察学生上机情况,会发现很多同学的程序卡壳在一些小问题上:关键字拼写错误、大小写错、中英文模式错,多空行或少空行,数据类型乱用混用,程序结构理解错误等。关注程序结果兴趣大,顾及编程过程及编程风格少。学生基本功薄弱,心急浮躁。
  二、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优化针对学生在计算机语言学习中的问题,笔者对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进行优化。1) 要激发学生编程兴趣。要想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就应避免照本宣科,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好奇心,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VFP这门课程,教材通常都是这样编排的:先是基础、数据结构、命令格式,再是开发系统的组成部分:表单、菜单、报表等等,最后才是综合应用。这样安排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失去兴趣,也不可能产生“系统开发”的整体概念。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可以把教材分成两大部分:一是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把基本知识应用到程序设计中,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编写一些简单实用的程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对于菜单、表单等可视化设计的部分,内容多且杂乱,最好是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多举例子,通过实例来讲解知识点,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突出了实例环节,还可以通过实例把前面所学基础知识运用进来,不至于各个环节脱节。对于其他语言类课程也是一样,教师应先对教材作一些处理,分析一下怎样设计能让学生感兴趣,有目的地去学习,这样对学生学习此类课程很有帮助。2) 要优化教学手段。教师在讲述语言类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把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在一起,以达到高校教学的目的。a.启发式的教学。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注入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克服上述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程序是“活的”每个问题都有多种解决方法。比如在讲解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计算机语言中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采用了不同于传统的数学、但又源于数学的方法。在具体解决过程中,教师可采用先总体讲解,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得出具体解决办法的策略,把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b.案例式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合适的案例,通过把一些真实的、典型的案例展现在学生面前,要求他们设身处地去作出反应,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不断形成新的理论视野,增长案例分析的技巧。探索思考理论如何运用于实际,从而及时而有效地促进理论向实践的转化,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3)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程序设计思想的指导。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严谨的思考方法,利用语言所提供的语句编写高质量的程序解决具体的问题。(本论文由上海论文网http://shlunwen.com 整理提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或联系我们的客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