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分析(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原城市群位于我国东西部的经济缓冲带,具有“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区域优势,面临经济腾飞的大好机遇,但由于不了解自身的竞争的地位和环境、优势和劣势,城市竞争的无序和盲目性导致竞争城市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缺乏合作难以形成区域内城市的优势互补。在这种形势下,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将具有重要意义,是进行科学决策、加快经济发展、实施“十一五”规划和实现“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需要,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发展的需要。
  二、城市综合竞争力及其测度
  1.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涵
  关于城市竞争力的含义,有许多种解释,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城市竞争力是一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地区、国家或世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显示和潜在的能力。
  2.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
  对城市竞争力进行测度,目的在于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定量地表现城市竞争力及所包括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不同城市竞争力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为此,本文在对指标选取时遵循以下原则:
  (1)系统性原则。城市竞争力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大系统,由众多相互联系的子系统即构成要素构成。
  (2)科学性原则。选取的指标应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反映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城市竞争力体系还应该以一定的理论学说为基础,体系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3)可比性原则。指标可以在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城市之间进行比较和评价。应尽量选择那些具有相对意义的指标。例如,平均指标和比例指标,便于反映不同城市之间的差异。
  (4)绝对指标分析和相对指标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依据上述原则,以《河南统计年鉴2007》的数据为基础,参照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世界经济论坛(WEF)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我国一些学者所建立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了指标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结合我国国情,从综合经济实力、资金实力、开放程度、文教科技水平、产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等六个方面选择了20个原始指标或生成统计指标组成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不同城市的可比性,这些指标大多采用人均或相对比重。指标体系如下:
  三、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
  评估城市竞争力需通过多层次、多系统、各类型的指标体系进行,而这些指标对城市竞争力的说明程度各不相同,彼此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使它们在信息上发生重叠,从而导致评估结果模糊,甚至产生矛盾。主成分分析法是将原来选取的多个指标,利用线性变换的方法重新组合成尽可能少的且互不相关的几个综合性指标,并且使这几个指标能尽量多的反映原指标所包含的信息,从而达到简化数据和揭示变量间关系的目的。主成分分析法能够较理想地评估测算城市竞争力的综合水平。
  具体计算是借助统计与计量分析软件SPSS中的主成份分析功能来完成的。综合得分值越高,说明该城市竞争力越强;得分越低,说明该城市竞争力越差,根据综合得分可得到各城市排序名次。根据模型计算出主成分得分时,有一部分为负值,这里的负值并不表示被评价城市竞争力的真正含义,而是说明该城市的竞争力处于被评价城市中的平均水平之下;主成分得分值为正值,说明该城市的竞争力位于平均水平之上。最终结果如表2。
  *(i)为第一主成份到第i主成份的累计贡献率
  四、分析结论
  经过主成分分析计算,得到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的比较结果。其中,综合得分的排名从前到后为:郑州、洛阳、焦作、济源、新乡、漯河、许昌、平顶山、开封。各个单项指标的得分具体见表2。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在综合和各个单项指标上的得分,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得分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