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规避利率风险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的迫切需要,加上令年来我国良好的宏观经济背景,恢复和发展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时机已经成熟。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重大历史事件,着重分析了恢复和发展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并给出了重建国债期货市场的一些构想。
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关闭至今已整十年,十年间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已今非昔比。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处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状态,作为国债期货市场依托的国债现货市场也得到长足发展,加之保值国债的取消以及国债市场的规范管理,这些都为恢复国债期货市场创造了条件。重建我国国债期货市场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一、历史回顾
1992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率先允许证券自营商进行国债期货交易。1993年10月25日,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1994年初至1995年初,国债期货市场飞速发展,国债期货交易场所从2家陡然增加到14家。由于股票市场的持续低迷以及钢材、煤炭、食糖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相继被暂停,大量资金涌人国债期货市场,1994年全国国债期货市场总成交金额竟高达28万亿元。在“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前的数月中,已出现数家机构联手操纵上证所“314”国债期货合约,致使其出现日价格波幅达3元的异常情况。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公布的1995年国债发行量被市场视为利多,加之“3.27”国债贴息消息日趋明朗,致使全围各地国债期货市场均出现向上突破的行情。上证所“3.27”合约空方主力在148.50价位封盘失败,行情飙升后蓄意违规。16点22分,空方主力万国证券公司大量透支,以近千万手的巨量空单打压,“3.27”合约价格瞬间暴跌3.8元。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造成了震惊全国的“327”国债期货事件。“3.27”国债期货事件之后,各交易所采取提高保证金比例、设置涨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国债期货交易的过度投机但即便如此,国债期货市场仍风波不断,5月10日又发生著名的“3.19”事件。1995年5月17日,鉴于中国当时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证监会作出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的决定。至此,中国第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宣告夭折。
二、经验总结
1、没有市场化利率
国债期货是规避利率风险的金融工具。从国际惯例来看,国债利率市场化是国债期货市场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国债期货推出期间利率一直由政府决定,国债利率以同期银行储蓄存款的利率水平为参照上浮一两个百分点。国债期货作为利率期货的一种,没有利率的自由变动也就几乎失去了其套期保值规避利率风险的功能,而当时影响国债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通货膨胀和保值贴补,致使国债期市受政策、信息影响过大,加大了政策性风险,直接助长了过度投机。保值贴补率和国债贴息政策就是导致“327”事件的重要根源。
2、没有发达的国债现货市场
从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应先发展货币市场,在此基础上再发展长期资本市场。而中国证券市场是在货币市场没有取得什么发展的条件下超前发展起来的。从市场容量来看,市场容量太小是当时国债期货市场的主要矛盾之一。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债现券的总体规模太小,可以上市流通的债券数量太少,1994年和1995年国债发行总量不过一千多亿,其中约3/4不可上市流通,这直接导致期货市场可供交割量十分有限,致使“多逼空”不断上演,助长了投机行为;二是现货市场债券期限结构单一使得国债期货市场产品品种缺乏,投资者难以通过合理搭配期限来降低风险。
3、没有完善的监管体制
“3.27”国债期货风波的产生虽有其突发性的“政策风险”因素,但各证券、期货交易所资金保障系统和交易监督管理系统的不健全也是“违规操作”得逞的原因。在风险监管机制的设计方面:其一,过低的保证金水平(2.5%)与国际通行标准相距甚远,甚至不如国内当时商品期货的保证金水平,无疑成为国债期货投机气氛过浓的诱因。其二,上证所采用的是“逐日盯市”而非“逐笔盯市”的清算制度,也就是说,交易所是要用前一日的结算价格和静态的保证金制度控制当日的动态价格波动,这显然是达不到监管目的的,这使得“3.27”空方主力违规抛出千万手合约的“疯狂”行为得以实现。其三,没有涨跌停板制度。涨跌停板制度是国际期货界通行的制度,而“3.27”国债期货风波出现之时,当时的上交所甚至没有采取这种控制价格波动的基本手段。
从当时各方面情况来看,我国尚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基本条件。“3.27”事件后,尽管各方人士还在努力维持国债期货市场,但市场规律是客观的,国债期货市场的暂时关闭是必然的选择。
三、恢复和发展我国国债期货市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l、国债期货交易可以有效地管理利率风险,为我国国民经济体系提供利率风险防范机制和工具。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放松金融管制的要求,90年代中期以来中央银行加快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风险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市场主体对于利率风险管理及其工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国债期货正是利率风险管理地有效工具。
2、国债期货交易能提升国债市场功能,促进国债市场发展,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首先,国债期货交易能显著地提高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和透明度。流动性不足是目前困扰国债市场地深层次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国债市场功能的发挥。其次,国债期货交易有助于培育机构投资者和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这是因为:(1)培育机构投资者需要丰富的投资品种和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作为市场依据,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为机构投资者增加新的投资品种,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降低机构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有利于组合投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恢复国债期货交易有利于减少市场操纵行为,形成比较公平的市场环境,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原则。
3、开展国债期货交易能为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实现创造条件。从理论上讲,国债期货交易要以利率市场化作为前提条件,但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又需要国债回购、期货和期权市场作为配套的市场机制。由于国债利率是利率市场化的排头兵,更需要国债期货市场的起步和发展作为呼应。
4、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是完善期货市场,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参与国际金融竞争的现实需要。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提高国际竞争力,而恢复国债期货交易可以作为我国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切人点。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国债期货交易试点积累了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经验和教训,也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另外国债期货与其他金融衍生品种相比风险较小,因此,可以把恢复和发展国债期货交易作为发展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切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