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钠的化合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课程中高中化学必修课程中重大模块之一。学生在此节学习过程中利用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学习方法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到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同时本节教学也将巩固上章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及离子反应。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两大特点:(1)注重实验教学,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本节课共安排五个探究性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到大量的感性知识,使学生顺理成章的得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注重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新课程理念。科学探究实验的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自己去分类总结的对比性质,在实验安排上面也一改传统教材的编排方式,将很多以前的教师演示实验以学生活动与探究的形式出现。这将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思想。
三、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
:
NaHCO3
与 Na2CO3 的性质及Na2O2性质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的难点:
Na2O2与CO2 、H2O反应
知识与技能
:掌握
Na2
O2的重要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
掌握
NaHCO3
与 Na2CO3的性质
学会用焰色反应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
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求感性知识,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验中遇到疑点,为解决疑点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2O2与Na2O、 NaHCO3与 Na2CO3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3、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想象探究本质的探索兴趣
4、通过Na2O2的性质提高学生对化学、科技与生活之间的认识
三、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作用“给学生以点石成金的指头,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我的具体方法:
1、实验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实验教学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在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将分成两类:
(1)教师演示实验
(2)学生探究实验。在教师演示实验过程中培炎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在学生探求实验过程中,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思考中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知识的兴趣。
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HCO3与 Na2CO3 的性质
四、学法分析
学生在本节课中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来认识对他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和学风。
五、教学过程:
复习环节:
1、复习钠单质的性质
2、通过生活常识列举你见过的钠的化合物
3、绘制初中实验室CO2的制备装置上
引入新课:展示一张消防员救火图片,图下注明发生火灾消防员灭火,用什么方法灭火?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一:是不是任何物质着火均可用CO2H2O灭火?
学生趣味性实验:
向包有
Na2
O2的脱脂棉中吹CO2,观察实验现象
向包有
Na2
O2的脱脂棉中滴加H2O,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观察:脱脂棉燃烧而且越来越旺
探究性实验一:
教师提示:本实验过程中固体药品的取用液体的滴加等操作问题
完成如下表格
实验内容
氧化钠(
Na2
O)
过氧化钠(
Na2
O2)
观察颜色
往盛有固体的试管中加水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有无氧气生成
滴加无色酚酞的现象
反应方程式
用途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让他们体会到得到知识的快乐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创新应用:
1
、探讨如何设计
Na2
O2与H2O制氧气
教师指导思考
:展示学生预习作业中
CO2
的制备装置
学生探讨交流
: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通过本题主要让学生根据初中的气体制备装置进行迁移,也培养了学生实验装置的绘画能力,与
2008
年考纲接轨
2
、钠着火怎么办?过氧化钠应怎样保存?有哪些应用?
巩固训练: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分析
Na2
O2与H2O的反应,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二:
家庭厨房必备面起(碳酸氢钠)和碱面(碳酸钠),用碱面蒸的馒头松软可口,二者在化学性质上有什么哪些区别吗?
学生探究性实验二:
教师提示:观察滴加酚酞的颜色及滴加盐酸产生气体的快慢
NaHCO3
与 Na2CO3的对比性实验通过实验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
NaHCO3
Na2
CO3
颜色、状态
溶水性
热稳定性
滴加酚酞的颜色变化
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快慢
教师活动:实验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实验结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
学生说出疑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滴加酚酞颜色变化滴加盐酸产生气体的快慢
教师指导:碳酸的电离
讨论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热稳定的装置改进的优点
实践应用:
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鉴别
指导思考:可回忆刚才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对比实验
代表发言总结: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三
:
2008
年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新颖,美轮美奂的焰火,把观众引入了神奇的境界,美妙的遐想之中。那么在实验室我们是否也能看到这种现象呢?(教师设计问题):
教师设计问题
:
1
、为什么要选用铂丝或无锈的铁丝?
2、为什么用盐酸处理铂丝?
3
、蓝色钴玻璃的作用?
教师演示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提示观察重点,通过实验总结钠的焰色及钾的焰色
学生讨论
:
教师进行趣味实验:把适量棉花缠绕在玻璃棒上后用酒精润,撒上氧化钙和氧化铜粉末,然后在酒精灯上灼烧棉花
本节小结
: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尚不清楚的问题
板书设计:
探究实验
1
:
Na2
O2
2Na2
O2+2CO2==2Na2CO3+O2Na2O2+2H2O==4 NaOH+O2
探究实验
2:Na2CO3 与 NaHCO3溶解性、碱性、热稳定性、与稀盐酸的反应。
探究实验
3:钠元素、钾元素的焰色反应
实验步骤:蘸、洗、
跟踪训练:
.
1
、对
2Na2
O2+2CO2==2Na2CO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2是氧化剂,CO2是还原剂
B.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Na2O2是还原剂
C.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物反应
D.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Na2
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B.Na2CO3比NaHCO3稳定
C
.
Na2
CO3和NaHCO3都能跟石灰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D
.物质的量相等的
Na2
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得CO2物质的量之比为2:1
3
.不能用来鉴别
Na2
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的实验操作是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课下作业:查阅资料:总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