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临海市白云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浙江省临海市白云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根据卷面整洁和书写的规范程度可获得0~5分的加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6分。)
1、周朝分封制下不能得到分封是
A.王族 B.功臣 C.奴隶 D.先代贵族
2、商代政治的特点不包括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C.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D.大规模实行分封制
3、分封制在西周前期的主要影响是
①扩大了统治范围 ②加强了地方的统治 ③巩固了周天子地位 ④形成了割据混战局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父系家长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5、《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
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
7、秦汉时期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宋代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得到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8、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开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皇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
C.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D.丞相权力日益被分割
9、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
1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对藏族地区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11、清朝加强皇权的主要措施是
A.采用三省六部制 B.废除丞相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12、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下列何者
A.汉代的内外朝制  B.唐代的三省制  C.明代的内阁制 D.清代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13、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D.专制军权受到强烈冲击
14、广州诗人张维屏在一首诗中描述:“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众夷相视忽变色,黑旗死仗难生还。”诗人描述的事件:
A.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英雄气概
B.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C.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精神
D.表达了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爱国精神
15、全民族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大捷出现在:
A.淞沪会战中B.太原会战中 C.徐州会战中 D.枣宜会战中
16、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携手合作,这是为了:
A.抗击八国联军 B.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
17、1937年8月9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示,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18、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正式播音。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的最新战况 B.台儿庄战役 C.南京大屠杀 D.中共七大的召开
19、《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
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额赔款 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
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
20、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请找出有悖历史事实的一组镜头:
A.一队队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有很多英国国旗在飘扬
B.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D.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到达上海
21、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A.它是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
D.其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22、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的诞生
23、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
C.废除了封建君主制统治     D.确立了国民的自由和权利
24.右图是江泽民同志参观某一纪念馆时的题词。你认为这一题词应该出现在
A.井冈山纪念馆B.南昌起义纪念馆
C.遵义会议纪念馆 D.秋收起义纪念馆
25.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所反映的内容最早可能发生于
A.国共十年内战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三大改造时期
26右图是194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消息,报纸里的“中共二中全会”指的是中共哪次会议?并决定工作重心如何转移?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A.新政协一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乡村
B.新政府一届二中全会,城市转移到乡村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乡村转移到城市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乡村转移到城市
27.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到了袁世凯手里的标志是
A.孙中山辞职 B.袁世凯复辟称帝
C.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退位
28.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
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9.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中国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D.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30.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及其斗争的发展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中国人民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矛盾的加剧
3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32. 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C.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 D.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3.中华民族取得的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第一个完全胜利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二、非选择题(34题12分,35题12分,36题10分,共34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下面是某节历史课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表演一 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表演二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材料三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3分)?
(2)表演一和表演二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各是什么?(3分)宋元明清的中央最高执行机构分别是什么?(3分)?
?(3)唐朝的这“三省”作用是什么?最终是为谁服务的?(3分)
35.材料一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2分)
(2)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5年台湾在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2分)
(3)诗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创出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2分)
(4)诗③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2分)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什么? (2分)
36. 阅读下列材料: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 ――摘自百度百科
⑴根据材料回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义是什么?(4分)
⑵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是怎么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