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与练

必修1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导与练


【重点讲解】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危害及其教训

1.“文化大革命”的原因

(1)主观原因:由于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发展越来越严重(根本原因),毛泽东对当时形势做了错误的分析。这一时期毛泽东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混淆了是非。认为党内存在资产阶级反革命,阶级斗争仍然是主要矛盾,只有发动一场自下而上的政治革命,用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治。毛泽东发动“文革”的出发点是为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产阶级复辟,而他的错误又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它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社会动乱。

(2)客观原因:60年代中期,我国周边局势趋于紧张,美国扩大侵略越南的战争;中苏关系恶化,这些事件都使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在党内外开展了“反修防修”运动。

2.危害:从政治上来看,会危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个人人身安全,造成社会动乱,使民主政治严重倒退最终亡党亡国。从经济上来看,社会生产大幅度下降,国民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人民生活长时间得不到改善。从文化上来看,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址遭到巨大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经济、科学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3.教训:“文化大革命”使人民认识到应该实事求是,在现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防止“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出现,杜绝个人崇拜,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的进行民主法制教育,依法治国,这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提供了社会条件。

【难点分析】

一、法制制度走向健全

1.历史条件

(1)党和人民吸取“文革”教训,认识到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2.措施
(1)平反冤假错案。

(2)1979年开始,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制定了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一系列法律。

3.作用: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基础。

二、新时期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重建: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制度。

2.完善

(1)完善政治协商制度:1982年确立了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呼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重视民族区域自治工作: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体现了国家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3.发展:基层民主选举。

(1)背景: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目的: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3)史实:从1988年到2003年初,全国大多数省份完成了三到四轮村委会、居民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在城市里,明确了基层的民主程序:居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发展。

(4)意义: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极大地激发广大民众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基层公民的权利。

【学法导航】

1.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过程中可利用教材中引用的文字阅读材料,通过阅读、理解材料,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本课内容涉及“文革”的历史以及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学生兴趣较浓。可在课前走访、调查“文革”时期的人和事,加深对“文革”史的理解,通过采访人大、政协代表了解“文革”后我国民主制度建设的进程,还可利用网络等手段了解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状况。

3.阅读 “文革”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知识,了解教材所叙述的内容发生的时代背景。通过搜集整理“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关践踏民主和法制的史料,归纳“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重大挫折的表现,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小资料】

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罪名的由来

刘少奇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59年始任国家主席。1969年作为国家主席的他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加害刘少奇,给他罗列了 “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罪名的由来和真相,由于历史原因,一直鲜为人知。2010年是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30周年,刘少奇冤案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几个罪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负责网络罪名的专案组就秉承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意旨,煞费苦心,深挖刘少奇的过去,终于找到“叛徒”“内奸”“工贼”这三条可怕的罪名。

“叛徒”的由来:1925年11月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上海总工会负责人的刘少奇因病回湖南养病,12月16日,在长沙文化书社被长沙戒严司令部逮捕。消息传出后,中华全国总工会、各地工会、等纷纷通电谴责湖南省长、军阀赵恒惕,湖南学生团体及刘少奇亲友同乡也奔走援助,要求释放刘少奇。1926年1月16日,赵恒惕不得不将刘少奇释放,2月19日,刘少奇到了广州。就这么一件事,竟被说成是刘少奇叛变出狱,再奉赵恒惕的密令到广州的!

“内奸”的由来:1927年4月3日,驻汉口日本水兵屠杀中国民众,刘少奇代表工会参与交涉,提出“先不要打日本人”,以利于谈判斗争,这事则被诬陷为“为日寇保镖”;6月,武汉汪精卫政府叛变,党中央为保存实力,决定自动解除工人纠察队的武装,刘少奇曾代表工会去执行此事,这也被歪曲为“破坏革命”的“内奸”活动。

“工贼”的由来:1929年刘少奇任满洲省委书记时,在领导奉天纱厂工人斗争中曾与省委组织部长孟用潜在工厂门外被厂卫队怀疑而扣押,在审讯期间,两人未暴露身份而最终被释放。专案组将时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的孟用潜及原东北军将领刘多荃关押逼供,采用歪曲手段又给刘少奇戴上一顶“工贼”的帽子。

有了这三顶“帽子”,刘少奇死罪难逃了。1968年10月,中共中央八届十二中全会召开了。会议批准了江青、康生、谢富治主持下用伪证写成的《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作出了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消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定。在会上,全体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除了一位女干部陈少敏外,全都举手通过。就这样,党的历史上的最大冤案形成了,直到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为他恢复了名誉。

【热点追踪】

“翰墨丹青颂祖国”书画展开展

2011年9月29日下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2周年,福州市人大书画院“翰墨丹青颂祖国”书画展在福州画院开展。据了解,此次画展共入展作品85件。这些作品均出自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人大书画院成员之手。他们用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赞美家乡的建设成就,讴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精美的书画作品向祖国62周年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同步训练】

1.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此剧情理解正确的是

①剧情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毫无历史根据 ②根据剧情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③剧情反映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④剧情表明当时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革的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3.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2009年10月12日,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一审公开宣判,阿不都克里木、阿不都瓦伊提等6名被告人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事件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

C.我国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 D.新时期的民主政治逐步法制化

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是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   B.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  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

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9.“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

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10.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历史过程中,最初主要借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也遭受了严重挫折。197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表明,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辉煌的未来。

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请说出建国后我国在政治民主化道路的进程中形成的三大制度。

(2)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主法制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依法治国、建立民主法制化社会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基层民主选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为此我国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实践?有何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D 6.A 7.A 8.C 9.A

10.(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并写入宪法。(3)探索: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改为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形成了以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意义:是中国政府贯彻“依法治国”精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所进行的卓有成效的努力,乡村基层选举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