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诸城实验中学高三上历史期中试题(岳麓版有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宋太祖曾说:“富室连阡陌,为国守财耳”。为此,宋代实行的政策是
A. 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闭关锁国 D.不抑兼并
2. “(它)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的新道路。”材料中的“新事物”指的是
A.街市 B.市镇 C.草市 D.夜市
3.宋徽宗崇宁年间,宋廷开始征收“侵街房廊钱”,承认了侵街的合法性。上述现象
A. 折射出宋朝开放的时代特色 B.说明了市民生活的丰富多彩
C.改变了东京汴梁的城市布局 D.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
4.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存在于农村经济上面,是农村专业经济发展的结果。上述材料最能反映出江南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D.区域性商人实力雄厚
5.某历史研究小组搜集了“鸦片输入与开埠通商”、“洋务与官办”、“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一战与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官僚资本与经济统制”、“没收与赎买”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历史课题最有可能是
A.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关系 B.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D.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的作用
6.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主题,
最为贴切的应是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7. 广州曾是清朝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但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货物价值比1837年减少35.7%。这主要因为
A. 闭关锁国政策的强化 B.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C.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D.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
8.下表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时间内容
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外语)
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
1866年创办福州船政学堂(军事)
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
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87年创办天津电报学堂(科技)
①注重外浯和科技教育 ②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③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 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9.19世纪的蚌埠仅是个隶属于风阳的偏远小镇,虽每逢集市,偶尔也有出售树木或木制家具的,但无人开设木行;1911年津浦铁路修成后,蚌埠一跃成为皖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当地的木制商行鳞次栉比,成为著名的木竹集散地。这最能说明
A.当地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B.便利的交通是推动近代化的重要因素
C.交通的发展促进了蚌埠资本主义的产生
D.木竹市场的形成推动了当地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10.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①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②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③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 看民国风景,这是一段“过激”的历史,人人慨当以慷、个个向死而生。民国人的精神、气节、面貌、习性、礼仪,因之而带有“民国范儿”。“民国范儿”产生的原因包括
①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② 辛亥革命的影响
③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 西学传播的影响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12.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B.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13. “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上述材料应出自
A. 中国同盟会的革命宗旨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国民党“一大”的宣言 D.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
14.“……迨乎七七事变,倭寇侵凌。我军奋起抗敌,作战几遍中原。同志膺我军副参谋长之重责,五年一日,建树实多。不幸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五日,清漳河战役,率偏师与十倍之倭贼斗,遽以英勇殉国闻。得年仅三十有六。壮志未成,遗恨太行……”(摘自彭德怀的《左权同志碑志》)不能从上述碑志中提取的有效信息是
A.左权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 B.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
C.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D.国共两党对左权牺牲同哀
15.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这种“新制度”的意义是
A. 奠定了我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
B. 使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 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
D. 巩固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6. 著名纪实文学作家陈敦德出版了两部外交纪实著作:《解冻在1972》和《起航在197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部著作的主题应是
A.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 B.中日关系从解冻到建交
C.中苏关系从解冻到建交 D.中日建交到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7.“欧洲人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制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始于
A. 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8.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9.“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据此,苏联
A. 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D.确立了斯大林模式
20. 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1. 右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一重大改革中的宣传画(图中文字为:Work Pays America)。它反映了政府
A. 大规模直接救济 B.确保企业的公平竞争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22. 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出现
23. 有人说:“(巴黎)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据此,你认为巴黎公社的成立
A. 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B.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不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D.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
24.“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
A. 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实现了俄国社会的转型
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 D.开创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25. 历史课上,张晓明同学以流行歌曲形式诠释二战后日美两国关系的演变:“跟着美国走――紧抓住梦的手”“多边自主外交――我要我的滋味”“命运共同体――休戚与共不离弃”。该内容反映了
A. 日本已经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B. 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 美国霸权主义不得人心 D. 世界形势的缓和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注意事项:1.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页,用钢笔或黑色签字笔答在试卷答题卡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一二总 分
26272829
得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13分)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2分)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荼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一一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分)
材料三 2013年9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时隔一月,习主席在访问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又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 ――新华网
(3) 据材料三,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7分)
27.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北方南方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
秦汉117(全国)1048.355.7294%
魏晋南北朝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1167.73.851.9251.92590%
隋唐124(北方粟、麦)328(南方稻谷)1450.926.423.213.21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二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三 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陆羽的《茶经》提出饮茶“宜精行俭德之人”,标志着茶文化的正式形成。唐代的茶文化包含了和谐、中庸的思想,强调饮茶自修内省和超然物外、安详、平和的审美境界追求。
――据萧凤声《试论中国国民性与中国茶文化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3分)
(2)依据材料一,分析材料二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3分)
(3)你觉得材料二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3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唐代茶文化形成的原因。(4分)
28.(13分)近代以来,不同文明间的矛盾、碰撞与交流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强行挑起争端的主要目的是要除去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不应忘记,英国人到19世纪中叶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应受谴责的。 ―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中国设在经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主要指什么?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促使英国人开始相信“神圣权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
材料二 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官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2)材料二中维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西欧与苏联及东欧经贸往来甚少;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东西欧的经贸关系开始逐步扩大。……据统计,从1964年到1983年的20年中,欧共体对苏联及东欧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高于同期欧共体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
――陈朝高《欧共体和经互会关系的发展》
(3)据材料三指出,西欧和苏联东欧的经贸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
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29.(11分) 近年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问题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问题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问题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削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结合有关背景知识,分析这些制度的时代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3分)
(3)依据对材料三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2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4.11.9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DCDBC 6―10 BDDBA 11―15 ABCDA
16―20 AACDC 21―25 DCAD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1分,共50分。
26.答案要点:(13分)
(1)海上丝绸之路的日益发达;新航路的开辟。(2分)
(2)中国逐渐依附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4分)
(3)意义:有利于加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4分)
特点:积极开展睦邻友好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与交流;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分)
第27题(共13分)答案要点:
(1)粮食亩产提高;人均粮食增加;耕地面积增加;南方经济发展;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重下降。 (3分)(答3点即可)
(2)粮食产量提高保障粮食供应;多余劳力种植经济作物;耕地面积增加为茶叶种植提供条件。(3分)
(3)可信:粮食种植迅速发展为经济作物的专业化生产提供可能;祁门县山多田少,适宜种茶;
不可信:在当时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低、重农抑商思想)“业于茶者七八”有夸大之嫌。(3分)
(4)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茶叶产量增加,各地生活习俗的融合。(4分)
第28题 答案要点:(13分)
(1)障碍:闭关锁国;重农抑商。(2分)
因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疯狂进行殖民扩张,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2分)
(2)原因: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3分)
(3)变化:经贸关系由少到多;贸易额逐渐增加。(2分)
原因: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西欧追随美国,东欧依靠苏联。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西欧崛起,开始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4分)
29.答案:
(1) 特点: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由政府主导;实行以工代赈;关注弱势群体;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任答4点即可)
意义:1929~1933年美国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解决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现象,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走出困境;福利制度本身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3) 民众和政治团体必须放弃眼前的政治、经济利益,着眼于长远利益;必须对福利制度进行改革;必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福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