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远离非典 外报称淡化“政治”概念


  联合早报今天一篇发自郑州的报道说,令中国民众倍加关注的今年高考作文,昨天上午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没有考“非典”(沙斯)。报道认为,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显然进一步淡化了“政治”的概念,在引导青年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上前进了一步。

  今年全国卷作文题是: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考生要依《韩非子》这个寓言思考“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写一篇文章。

  而题目不同的北京卷和上海卷,则分别以“转折”和“杂”为题。

  总之,613万考生面对的作文题,与沙斯扯不上边儿。

  报道说,此前,民众为今年的高考作文“考不考沙斯”争论长达一个月之久。

  今年被中国高层认为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的沙斯,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沙斯肆虐之时,赶巧正是中国高考命题的时期。高考作文是否会涉及沙斯,成了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在高考前的一个月的时间里,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关注高考的知识分子在网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许多民众认为,沙斯对中华民族影响极大,中国高考作文不可能不涉及这一重大事件,引导青年学生关注社会大事。

  但有人认为沙斯的政治“烙印”太明显,作为事关几百万考生命运的作文,不可能太呆板,过于受政治和大事约束,如以“沙斯”为主题,则限制了许多考生的想象力。

  报道说,许多人仍记得,“四人帮”倒台后的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作文题是《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篇深深打上“政治”烙印的考卷,到今天还使中国许多民众记忆犹新。

  此后的20多年里,高考作文的主题大都与当年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有关,历年成为中国民众关注的焦点。例如,在1980年代邓小平提倡的“实事求是”、90年代初对改革开放带来“糟粕”的议论、90年代末的“克隆”技术、这几年江泽民提倡的“以德治国”等,都曾经成为高考作文的命题内容。

  不过,高考的作文命题与重大事件结合太紧密,曾遭到许多学者的批评。他们大都认为,作文考卷不能等同政治考卷,作文毕竟考的是考生的语文综合运用程度和逻辑思维能力,不应让考生的思维囿于“政治”上。

  对于几百万中国考生来说,在作文中抒发与主流相背的观点仍是一个大忌。不少专家学者就指出,最近几年,在高考中出现了一些有着独特思想、文采飞扬的“另类”作文,但只因与主流观点向背,而只得低分,对考生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