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用文练习卷
一、判断题:
1.公文标题由发文事由+文种两部分构成。 ( )
×应更正为: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2.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以打印的日期为准。 ( )
×应更正为: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以领导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3.几个机关联合发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 )
√
4.公文主体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篇段合一式、因果式和分块式。 ( )
√
5.规定、办法和条例都不是通用公文文种。 ( )
√
6.经审核后的公文,按程序应进行登记编号。 ( )
×应更正为:经审核后的公文,按程序应由领导人进行签发。
7.所有的正式公文都要加盖印章。 ( )
×应更正为:除会议纪要外,其他正式公文都应当加盖印章。
8.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公文文面上所占的位置叫公文结构。 ( )
×应更正为: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公文文面上所占的位置叫公文格式。
9.发文字号又叫做公文编号。 ( )
×应更正为: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编排的公文代号,而公文编号则是一件公文印制份数计数后给予的编号,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0.公文的标题不受规定格式的约束,这是它与其他应用文标题的共同之处。( )
×应更正为:公文的标题要受一定格式的约束,这是它与其他应用文标题的主要区别。
11.起草公文时不得使用圆珠笔或铅笔。 ( )
√
12.上行文和下行文在格式上是有区别的。 ( )
√
13.标引主题词应当按照文种-范围-内容的顺序进行。 ( )
×应更正为:标引主题词应当按照范围-内容-文种的顺序进行。
14.国务院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务院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划分为10类15种。 ( )
×应更正为:把公文划分为12类13种
15.公文的格式是指公文正文的内部组织、构造。 ( )
×应更正为:公文的结构是指公文正文的内部组织、构造。
16.在进行主题词标引时,首先要选择最能够直接揭示公文主题概念的词。( )
√
17.平行文是指行政级别相同的机关之间相互往来的公务文书。 ( )
×应更正为: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相互往来的公务文书。
18.制定计划要遵守科学性、政治性、权威性的原则。 ( )
×应更正为:制定计划要遵守科学性、整体性、具体性的原则。
19.调查报告侧重反映调查研究的过程。 ( )
×应更正为:调查报告侧重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
20.总结的格式包括标题、概述、正文、结尾四部分。 ( )
√
21.当事人不能以法人身份签定合同。 ( )
×应更正为:当事人如不具备法人资格,则不能以法人身份签定合同。
22.公文标题中的发文机关和发文事由两部分在特定情况下都可省略,唯有文种不可缺少。 ( )
√
23.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文号,后引标题。 ( )
×应更正为: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文号。
24.“决议”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 )
×应更正为:"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25.公文中的“印发标记”栏目应标注上该单位承办部门的标记。 ( )
×应更正为:公文中的"印发标记"栏目应标注上该单位公文管理部门的印记。
26.公文如不加盖印章,就不具有法定的存在权。 ( )
√
27.标引主题词,在公文所反映的时间因素和位置因素超出主题词表规定的范围时,可进行自由标引。 ( )
√
28.按照公文的性质和使用范围来划分,可以把公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三类。 ( )
×应更正为:按照公文的性质和使用范围来划分,可以把公文分为通用公文、常用公文和专用公文三类。
29.领导人签发的时间即公文的成文时间,它是公文生效和查考的重要依据之一。 ( )
√
30.公文的成文时间应当用汉字表示。 ( )
√
31.几个单位联合发文,就要编几个单位的文号。 ( )
×应更正为:几个单位联合发文,只编主办单位的文号。
32.对公文进行标密时,保密时间和保密等级的最长期限一致可不注明。( )
√
33.公文写作程序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其中第三步是构思列纲。 ( )
×应更正为:第三步是草拟初稿。
34.决定和通报这两个文种都可适用于表彰先进或批评错误。 ( )
√
35.某单位在答复不相隶属单位的问题时用了“函”,这一文种的运用正确与否。 ( )
√
36.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正文之下,成文时间之上标明顺序和名称。 ( )
√
37.对属于国家秘密的公文,如工作需要,经有关领导人批准后,可以翻印或复印。 ( )
×应更正为:除绝密或者注明不准翻印的公文以外,其他的经有关领导人批准后,可以翻印或复印。
38.标引主题词时,应当按照词的涵义由大到小选择。 ( )
×应更正为:标引主题词时,应当按照词的涵义由小到大选择。
39.使用主题词主要是为了概括公文的主题内容。 ( )
×应更正为:使用主题词主要是为了便于公文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输入、储存和检索。
40.会议纪要兼有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的特征。 ( )
√
41.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 )
√
42.抄报机关是公文格式的组成部分之一。 ( )
×应更正为:抄报机关不是公文格式的组成内容。
43.电力行业的国家秘密,其密级分为机密和秘密两种。 ( )
√
44.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用“通报”这一文种。 ( )
×应更正为: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用"通告"这一文种。
45.拟稿后未经审核而送领导人签发的公文,在公文处理上叫逆程序运转。 ( )
√
46.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当按照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
√
47.各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准越级上报公文。 ( )
×应更正为:各级行政机关一般不得越级上报公文,只有在遇有特殊情况时才能越级行文。
48.公文中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国际统一的计量单位。 ( )
×应更正为:公文中的计量单位,必须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9.公文内使用简称时,应当先使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 )
√
50.公文中的数字,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 )
×应更正为:公文中的数字,除一些特殊规定的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51.未经发文机关文秘部门审核的文稿,领导人一律不予受理签发。 ( )
×应更正为:未经发文机关文秘部门审核的文稿,领导人原则上不予受理签发。
52.所有的上行文,在标题中都应当标注发文机关名称。 ( )
√
53.一正式公文的主题词为:“先进、表彰、决定”。该公文系平行公文。( )
×应更正为:该公文应为下行文
54.国务院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将“公告"和"通告”划分为一类两种。 ( )
√
55.计划、总结、决议都不是通用公文的文种。 ( )
√
56.发文字号是公文格式中本体部分的内容之一。 ( )
×应更正为:发文字号是公文格式中附加标记部分的内容之一。
57.标引主题词,一般选择3-5个,最多不超过7个。 ( )
√
58.公文的主体部分在结构上比较复杂,篇幅也比较长时,一般采用篇段合一式的写法。 ( )
×应更正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采用分块式结构。
59.某省冶金厅要向该省电力局申请增加用电指标,在行文时要用“请示”这一文种。 ( )
×应更正为:在这种情况下要用"函"这一文种。
60.由于公文的具体内容和行文关系的不同,公文的结尾方式和结尾用语也各有不同的要求。 ( )
√
61.公文写作的思维活动在构思列纲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了。 ( )
×应更正为:公文写作的思维活动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就开始了。
62.公文的修改定稿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核稿、校对和用印把关。 ( )
×应更正为:三个步骤是:修改、审核和清样校对。
63.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 )
√
64.凡是按照一定的形式处理公务的活动都称为公文。 ( )
×应更正为:凡是按照一定的书面格式处理公务的行文都称为公文。
65.凡是涉及到国家秘密的公文,都应当进行标密。其标识位置应在公文版头的左上方。 ( )
√
66.公文的本体部分,是指公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字部分。 ( )
×应更正为:公文的本体部分,是指公文中表达实际内容的主要文字部分。
67.国家秘密中,秘密级的保密期限最长为10年。 ( )
√
68.某局的一份公文字号为“××办发[1995]015号”。其中“××办发”叫做发文机关标志。 ( )
×
应更正为:其中“××办发”叫做发文机关代字。
69.公文的结构是由文头部分、主题部分和文尾部分组成的。 ( )
×应更正为:公文的结构是由开头(导语)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的。
70.一公文的主题词为"审计 机构 通知",其中第二个词表示该公文的内容。 ( )
√
71.某机关要转发一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在发文时应当用"函"这一文种。( )
×应更正为:在发文时应当用"通知"这一文种。
72.行文关系主要有三种:即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 )
√
73.主题词由反映公文重要内容的名词或介词组成。 ( )
×应更正为:主题词由反映公文重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词组组成。
74.目前在进行公文处理中,依据的法规性文件是国务院1987年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 )
×应更正为:目前依据的法规性文件是国务院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二、单项选择题:
1.属国家秘密内容的文件,其标密位置应在( )。
A.公文版头右上方 B.公文版头左上方 C.公文标题左上方
B
2.发文需注明“签发人”的文件是( )。
A.上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A
3.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文种是( )。
A.通知 B.通报 C.通告
C
4.公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公文文面上所占的位置叫( )。
A.公文格式 B.公文结构 C.公文名称
A
5.几个单位联合发文,要编( )的文号。
A.行政级别最高单位 B.所有单位 C.主办单位
C
6.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的公文文种是( )。
A.申请报告 B.请示报告 C.请示
C
7.下列文种不属于国务院发布的12类13种的是( )。
A.布告 B.公告 C.通告
A
8.对“急件”办理的时限要求一般是( )。
A.随到随办 B.1-3天 C.3-5天
B
9.公文成文时间以( )日期为准。
A.打印 B.用印 C.领导人签发
C
10.书面形体的国家机密,机密级的标识是( )。
A.机密★ B.机密 C.机密▲
A
11.行文的对象即负责承办的受文单位叫( )。
A.抄报机关 B.抄送机关 C.主送机关
C
12.公文如有附件,其位置应在( )标明。
A.正文之下、成文时间之上 B.成文时间之下、印发标记之上 C.印发标记的间隔线内
A
13.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公文文种是( )。
A.命令 B.决定 C.指示
B
14.下列文种中,不属于下行文的一组是( )。
A.决定、指示 B.通知、通报 C.请示、报告
C
15.引用公文时,应当( )。
A.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号 B.先引文号后引标题 C.只引标题或文号
A
16.发文处理中,拟稿之后的一个程序是( )。
A.签发 B.编文号 C.审核
C
17.构成一个完整的公文标题的内容是( )。
A.发文事由+文种 B.发文机关+文种 C.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文种
C
18.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公文处理的法规文件是( )。
A.《国务院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B.《国家机关公文格式》 C.《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C
19.在公文标题中需要用标点符号的情况是( )时。
A.出现法规、规章名称 B.标题名称比较长 C.文内反映两件及以上的事情
A
20.主题词根据以下( )情况而确定。
A.公文标题的缩写
B.反映公文重要内容的规范化名词
C.与公文格式要求配套的动词或者副词
B
21.发文处理的第一道程序是( )。
A.准备材料 B.构思提纲 C.拟稿
C
22.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文种是( )。
A.决议 B.决定 C.会议纪要
C
23.几个单位联合行文,签发的顺序是( )。
A.协办单位先签 B.主办单位先签 C.复印原稿分别送有关单位同时签
A
24.表彰先进或者批评错误时要用的文种是( )。
A.通知 B.通报 C.通告
B
25.答复不相隶属单位请示批准的问题时用的文种是( )。
A.函 B.批复 C.意见
A
26.国务院新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取消的文种是( )。
A.规定、办法、条例 B.计划、规划、意见 C.指令、决议、布告
C
27.发文字号三部分组成的顺序是( )。
A.年份、机关代字、序号 B.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C.序号、年份、机关代字
B
28.公文中抄送机关的位置应在( )。
A.印发标记栏上的间隔线内 B.成文时间之后主题词之上 C.正文之后成文时间之上
A
29.紧急公文的标明位置应当在( )。
A.公文版头的左上方 B.公文版头的右上方 C.公文标题的左上方
A
30.公文的标题与主题词( )。
A.没有任何内在联系 B.在公文格式中是一个概念 C.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C
31.下列不属于公文格式的组成内容是( )。
A.抄报机关 B.印发机关 C.抄送机关
A
32.上报的公文,应当在首页注明( )的姓名。
A.拟稿人 B.审核人 C.签发人
C
33.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上报公文,一般用的文种是( )。
A.通知、通报 B.请示报告 C.请示、报告
C
34.按照公文的使用范围来划分,可把公文分为三类,即( )。
A.通用公文、常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B.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
C.党内公文、行政公文和群众团体公文
A
35.下列不属于公文本体部分的项目是( )。
A.附件 B.主题词 C.印章
B
36.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的公文文种是( )。
A.决定 B.通知 C.通报
C
37.要求一文一事,且不得同时抄送下级机关的公文是( )。
A.决定 B.报告 C.请示
C
38.相互没有隶属关系的机关(单位)之间的行文是( )。
A.越级行文 B.平行文 C.下行文
B
39.使用主题词的主要目的是( )。
A.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 B.提示公文的基本内涵 C.便于公文信息的储存和检索
C
40.一份标注“机密★”的公文,其保密期限最长是( )。
A.10年 B.20年 C.30年
B
41.公文与应用文的关系是( )。
A.应用文是公文的一部分 B.公文是应用文的一部分 C.应用文指的就是公文
B
42.发文办理中“审核”后的程序是( )。
A.登记 B.编号 C.签发
C
43.经领导人签发后的公文,若需对其内容文字进行原则性修改,必须( )。
A.经审核人同意后进行改动 B.经签发人同意后进行改动 C.经核稿人同意后进行改动
B
44.《国家机关公文格式》规定,( )的格式是有区别的。
A.专用公文和通用公文 B.上行文和下行文 C.正式公文和非正式公文
B
45.文件制发过程中的文字校对工作,一般由( )负责办理。
A.拟搞人 B.核稿人 C.打字人员
A
46.起草公文时,应当用( )书写。
A.钢笔或圆珠笔 B.钢笔或碳素笔 C.圆珠笔或碳素笔
B
47.公文中涉及的日期,应当写( )。
A.简称的年、月、日 B.具体的年、月、日 C.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年、月、日
B
48.在公文格式中,( )使用的是同一种格式。
A.上行文和平行文 B.平行文和下行文 C.上行文和下行文
B
49.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第三层一般使用的是( )。
A.(一) B.1 C.(1)
B
50.办法、规定、条例都是( )。
A.通用公文 B.常用公文 C.专用公文
B
51.会议纪要的写法一般分为两种,即( )。
A.概述式和归纳分类式 B.总结式和篇段合一式 C.因果式和分块结构式
A
52.通知、通报、通告都属于( )。
A.规范性公文 B.记录性公文 C.知照性公文
C
53.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把公文种类分为( )。
A.12类13种 B.10类15种 C.8类13种
A
54.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时要用( )。
A.函 B.通知 C.批复
C
55.几个单位联合行文,其公文的成文时间以( )的日期为准。
A.主办单位领导人签发 B.最后一个单位的领导人签发 C.行政级别最高的一个单位领导人签发
A
56.不能作为主题词使用的词是( )。
A.规范化的副词 B.规范化的名词 C.规范化的名词词组
A
57.标引主题词一般应选择( )。
A.1-2个 B.3-5个 C.5-7个
B
58.下列不能作为通用公文文种用的一组是( )。
A.计划、规划、意见 B.通知、通报、通告 C.命令、决定、指示
A
59.国务院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新增加的一个文种是( )。
A.决定 B.提案 C.议案
C
60.某单位向有关主管部门请示批准某一具体事项,在起草公文时应该用( )这一文种。
A.函 B.请示报告 C.请示
A
61.总结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 )。
A.工作总结和学习总结 B.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C.单位总结和个人总结
B
62.发文机关编排的公文代号,叫作( )。
A.公文编号 B.发文字号 C.机关代字
B
63.撰写调查报告的主要目的是( )。
A.为解决某一热点或难点问题 B.为研究某些带有普遍性规律的问题 C.为领导决策和指导工作提供服务
C
64.目前在公文处理中,标引主题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使用的不是主题词表中的词 B.标引不按规定的顺序进行 C.把主题词当成公文标题的简单缩写
C
65.公文正文的附件又带有附件,应当( )。
A.在公文的正文中注明名称 B.在正文的附件中注明名称 C.不必再注明名称
B
66.在发文办理的程序中,程序的顺序依次为( )。
A.拟稿-审核-签发-登记 B.拟稿-签发-登记-审核 C.拟稿-登记-审核-签发
A
67.正式公文除( )外,其他都应当加盖印章。
A.决定 B.指示 C.会议纪要
C
68.某局要向下属单位发一规章制度,在起草公文时应用( )这一文种。
A.通告 B.通报 C.通知
C
三、填空题:
1.根据行文的方向和关系,可以把公文分为( )、( )和( )。
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2.向上级机关的请示,应坚持( )。
一文一事
3.凡是按一定的( )处理公务的行文都称为公文。
书面格式
4.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文种是( )。
会议纪要
5.发文字号由( )、( )、( )三部分组成。
机关代字;年份;序号
6.上报的公文,应在首页注明( )姓名。
签发人
7.不相隶属机关之间互相行文,一般用( )这个文种。
函
8.一份完整的公文,在格式上一般由( )部分和( )部分组成。
本体附加;标记
9.发文时间是文件( )的重要根据之一。
生效和查考
10.按照公文的机密程度来划分,可把文件划分为( )、( )和( )三种。
绝密件;机密件;秘密件
11.除( )外,其他正式公文都应当加盖印章。
会议纪要
12.引用公文时应当先引该公文的( ),后引( )。
标题;发文字号
13.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用( )这个文种。
报告
14.发文机关应当写全称或者( )。
规范化简称
15.公文写作一般分四个步骤,即准备材料、( )、草拟初稿和( )。
构思提纲;修改定稿
16.公文中必须使用( )计量单位。
国家法定
17.一个完整的公文标题,一般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名称
18.公文格式中,缓急程度的位置应在( )。
公文版头左上方
19.公文的成文时间一般以( )的日期为准。
领导人签发
20.公文在文末要标上承发机关、印发日期、印制份数等内容,这部份内容叫( )。
印发标记
21.标引主题词要按照( )、( )、( )的顺序进行。
范围;内容;文种
22.行政机关制发公文所遵循的格式是国家标准GB9704-88 《( )》。
国家机关公文格式
23.公文的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传达和贯彻、( )、( )宣传和教育
依据和凭证;联系和协调
24.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的公文文种用( )。
决定
25.公文如有附件,应当在( )之下、( )之上标明顺序和名称。
正文;成文时间
26.公文办理中,内容涉及几个部门的公文,应当明确( )。
主办部门
27.印章有三方面的作用,即( )作用、( )作用、( )作用。
标志;权威;凭信
28.主题词标引一般选择( )个,最多不超过7个。
3-5
29.公文的正文部分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 )、( )和( )
导语;主体;结尾
30.在发文中,由主办部门承办的文件,若内容涉及到其他部门,必须由其他部门对该文稿进行( )。
会签
31.几个单位联合发文,在公文版头和排列顺序时,应将( )排列在前。
主办机关
四、名词解释题:
1.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通常是指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使之朝着既定的目标转变的力量。
2.智能结构
是指由不同智能类型的领导者根据所担负任务的需要,按照恰当比例组成的多功能结构。
3.科学决策
科学决策是在正确理论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下,按照科学的决策程序,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术,选择决定未来行动方案的活动过程,它是同大生产方式相联系的。
4.抽样调查
调查研究的方法之一,按随机原则,从所需调查的总体之中,选出部分单位作为信息采集的样本,进行调查,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样本信息来推测相应的总体信息。
5.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是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作基础所设置的组织机构体制体系的总称,它包括各级领导权限划分,为实现国家和社会管理职能而建立的机构以及为有效行使领导职能而建立的各项制度。
6.领导素质
是指在特定条件和环境下,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能力,它是领导者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实施而获得的德、才、学、识、体诸方面的总和,也即是构成领导人才的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诸要素在限定时间内的状况。
五、问答题:
1.公文在格式上由哪些部分组成。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印章、成文时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等部分组成。
2.某省××局一分公文编号为“××计发[1995]006号”,请说出它的涵义。
这份文件表示该局1995年发出的涉及到计划业务的第六份文件。
3.公文办理中,发文办理包括哪些程序。
发文办理一般包括拟稿、审核、签发、登记、编号、缮印、校对、用印、分发、立卷、归档、销毁等程序。
4.制发公文时,对数字的使用有哪些规定?
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它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5.国务院1993年修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取消了哪些文种?增加了什么文种?
取消的文种是:指令、决议和布告。增加的文种是议案。
6.起草总结应注意哪些事项?
起草总结要注意三点:(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2)要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3)要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