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习要点

《马》

关于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从小受教会教育,热爱自然科学。26岁入法国科学院。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主任。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他用40年的时间写成36卷巨册《自然史》。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全人类史》《鸟类史》《爬虫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作者在本文写了两种不同的马,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仔细体会这两种马有什么不同特性。

一、学习本文,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剽悍( ) 窥伺( ) 羁绊( ) 疮痍( ) 面面相觑( )
阔绰( ) 庇荫( ) 遒劲( ) 妒忌( ) 相得益彰(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剽悍:勇猛,强健。
窥伺:暗中观察情况。
羁绊:束缚,本文指马笼头。
疮痍:创伤。
阔绰:豪华奢侈,排场大。
观瞻:具体的形象给人的印象。
庇荫:遮挡阳光的树木等。
遒劲:雄健有力。
妒忌:对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相得益彰:指两个事物或人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

二、课文内容分析。
1、划分本文的内容的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人类驯养的马。
第二部分(3、4、5段),写天然野生的马。

2、找出文中最能说明两种马各自特点的词句。
能表现驯良的词句:迎合别人、舍己从人、屈从,不拒绝任何使命,尽一切力量为人服务……
表现自由奔放的词句:奔驰、腾跃、不受拘束、没有节制,自由地游荡、蹦跳……

3、文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在文章中用优美的语言,写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天然野生"马的由衷赞美,对被"人类驯养"马的深刻同情。

4、本文所写的两种马,各有什么样的特性?
人工驯养的马:勇毅,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驯良,服从主人的操纵,满足主人的愿望,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甚至是生命。
天然野生的马: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天性决不凶猛,只是豪迈而犷野,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它们相互之间没有"妒忌",从不为一己之私而争斗。它们的身体是大自然的杰作。

三、问题思考。
1、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两种马,同学们对马的看法,是否也和作者一样?

写作训练:同学们在学习了这三篇课文后,一定对于作者描写、表现动物的手法有了一些了解。请同学们从生活中,选取一种自己熟悉的动物,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描写生动,感情真挚。

中考解析

(辽宁省)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老师走上讲台来的原因很多,每一个老师都有他们自己的动机。如果把老师的内在动机排一排队,可以发现大致上老师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②一种都老师,"以谋生为目的"。这种老师视教书为谋生的手段,认为教书是一种赚钱的、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只要能把饭菜放在家庭的饭桌上,什么学生、学校、教书都是次要的。在美国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这种动机可以理解。
③第二种老师,"以自傲为动力"。自傲是一些老师工作的原动力。这些老师,他们往往知识渊博,功底深厚,只要能满足"自傲",就很愿意与他人分离他们的知识,他们可能并不在意他们的付出,他们追求的是发现自我、证明自我,从中感到满足。这类老师工作会很努力,可能会很出色。但因为自傲的原因,他们害怕失去面子而过于重视结果,所以面对"不听话"的学生,这种老师很容易失去耐心。
④第三种老师,"以教育为己任"。他们把教书看成是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以此为动力。在教书的过程中很注重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改造人。他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注重告诉学生怎样做人。他们往往以能影响、改变学生的生活轨道为乐趣。例如,亨利克先生常常会政党的课停一停,讲一些世界名人的社会生活之类的东西。当从亨利克先生的最后一节课里走出来时,我意识到,我这一年中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了: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为了悲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需要愉快地去生活。
⑤第四种老师,"以爱为根本"。他们在重压之下还是不断地去做一件自己爱做的事。他们很努力地工作,一次又一次地遭难,都没有得到任何利益。就好比父母生养孩子的心态去教育学生的老师,是具有强烈天赋爱心的老师。他们是那种可以让你像信任父母那样去依赖的人。这种老师应该说是最难能可贵的。
⑥总之,无论哪种老师以什么动机走上讲台,都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喜爱。
(节选自《放飞美国》,有删改。作者矿矿,华裔,目前在美国读中学。)

1.选文第④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答:

2.选文第⑤段加红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答:

3.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给第④段或者第⑤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

4.在第④段中,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从语言特点和思想内容两方面说说为什么。
答:

5.写出选文的中心论点。
答:

【考点】:阅读议论文的综合能力
【分析】:
1.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判断。选文第④段主要采取了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整段文字把叙述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2.本题考查对论证方法的判定。"他们是那种可以让你像信任父母那样去依赖的人"运用了比喻论证法。
3.本题主要考查对论据与论点关系的理解及概括事例的能力。读写结合,较好的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此为开放性试题,联系实际是答题关键。只要论据能证明其观点,语言简洁,表达清楚即可。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及表达能力。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对哪一句感受最深都可以,但得讲出理由:首先,从语文角度,要用语文知识解释句子的特点;其次,从思想内容角度回答。如:"人活着的每一天不是为了悲伤,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都要愉快地去生活。"感受最深的理由是:语言精辟,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富于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能影响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5.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判定。本文在文章结尾用概括句总结了全文的论点:无论哪种老师(以什么动机走上讲台),都应注重自己的教学效果,赢得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