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短文两篇

12 短文两篇

□吕 叔 湘

预习提示 正文 练习

预习提示

这两篇短文,都是批评报纸用词不当的。作者在读报过程中对某种语言现象产生了疑问,就记下来,经过深入思考,查引资料,作出了批评。认真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在批驳过程中怎样引用资料和进行比较评析,领会文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论“基本属实”①

9月5日晚报②《古城纵横》的“回音”栏里有这么一条:“河南饭庄来信:贵报反映我饭庄饭菜内有蝇事,经查基本属实。……”

(注释:①选自《语文杂记》②指《北京晚报》)

乍一看,没什么,再一想,不对头。到底饭菜里边是有苍蝇呀还是没苍蝇?有苍蝇就是“属实”,没苍蝇就是“不实”,这个“基本属实”应该怎么理解呢?

且去查查老底再说。一查查到8月22日晚报的《古城纵横》栏,里边有一条:“3日,去河南饭庄吃饭,刚吃几口,发现菜里有两个黑东西,竟是两只死苍蝇!……”

原来如此。莫非查明了苍蝇是有的,但是只有一只?――有,所以是“属实”,但是数目不对,所以是“基本”属实?是这么回事吗?那就应当说清楚。可是来信只说“饭菜内有蝇事”,那“基本属实”就不好理解。其实呀,8月3日的事情,8月22日见报才去查问,那苍蝇究竟是一只还是两只,还是三只,大概是谁也记不清了,所以只说有无,不提数目。那么为什么又是“基本”属实呢?因为一老一实地说,“有这么回事”,实在有点不好意思,给它来个“基本”,打个折扣。没想到既然没有数目,折扣就无从打起。

总要有个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基本如何如何,意思是十之八九如何如何。比如说:基本可行,基本有效,基本同意,基本够用,基本吃素,基本不出门……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反之,像基本必要,基本困难,基本严重,基本发烧……就不大好理解。要说二加二基本等于四,或者说某某和某某基本不结婚,基本不生孩子,那就近于说笑话了。虽然类似这样的笑话不容易出现,可是类似“菜内有蝇基本属实”的话,只要对报刊文字,特别是内部文件稍加注意,那是经常会遇到的。

结论:“基本”这个词基本有用,但不是到处可用。

“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①

1985年5月31日的《人民日报》第3版有一条新闻,标题是《全国武术比赛偃旗息鼓》。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比赛遇到了障碍?刮大风啦?下大雨啦?还是谁下了停止比赛的命令啦?没有呀。那为什么要“偃旗息鼓”呢?

甭②管它,且看下去。

(注释:①选自1985年6月11日《光明日报》。②〔甭(beng)〕“不用”的合音,表示不需要。)

原来是“本报银川5月30日电:精彩纷呈、场场爆满的全国武术比赛今天在这里圆满结束”。难道“偃旗息鼓”就是“圆满结束”的意思?查查《辞源》看。《辞源》在“偃旗息鼓”这一条中引了两个出处:(一)《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注引《赵云别传》:“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曹操)军疑云有伏兵,引去。”――赵家军和曹家军的仗没打成,谈不上圆满结束。(二)《旧唐书・卷八十四・裴光庭传》:“突厥受诏,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虽偃旗息鼓,高枕有余矣。”――不用打仗了,也就无所谓结束了。《辞源》还附带说明,“也作卧旗息鼓,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的就是后来京戏里的《空城计》的故事,也是仗没打成。敢情“偃旗息鼓”跟“圆满结束”不是一回事,中间不能画等号。

“圆满结束”不是挺好吗?干吗要来个“偃旗息鼓”呢?

我们有些同志老爱用成语,搬典故,而且三回有两回用错。不用行不行?不行!那不成了大白话了吗?不让人瞧不起吗?存着这份儿想法的人可多了去了,从作家到记者,从老师到学生,不计其数。

不错,汉语有丰富的宝贵遗产,值得咱们骄傲。可是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现代人说现代话,听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好得很。干吗老想掏老祖宗的兜儿呢?依我说,咱们做人要做现代人,写文也要写现代文。多向前看,少向后看,这不很好吗?

练习

一 《论“基本属实”》的结构大体是:举出病例→分析病因→作出推论→得出结论。以此为参考,列出《“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的结构提纲。

二 《论“基本属实”》在论证“基本”一词的用法时,举了一些正确的和错误的例子,放在一起比较辨析;《“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在评析错误的语言事实时,把“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作比较评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引用《辞源》的资料,在批驳中起什么作用?

三 作者在两篇短文中批评了个别的语病现象后,又由点到面,分别作了怎样的推论?点出或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四 试从书报杂志中收集用词不当的例子,仿照课文的写法写成评析短文,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