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秀水,依依乡情――2009年嘉兴中考语文卷分析

植根秀水依依乡情――2009年嘉兴中考语文卷分析
  海盐县实验中学武立伟
  2009年嘉兴中考语文卷以其独有的地方特色、区域文化带给每位考生浓浓秀水情、甜甜家乡味。当学生初拿到厚重的语文试卷时,也许是带着几分的惶恐与不安,但当他浏览完后,应该会有丝丝的温情流淌进内心。这里有家乡的风景,有家乡的人文,有家乡的社会,有家乡可亲的面容,顿时拉近了考生与试卷的距离。
  一、家乡风景图。
  试卷第一题,就为学生展开了一幅秀美的家乡风景图。“泛舟南湖”“漫步西塘”“观海听潮”,编织着水韵的嘉兴,“吴侬软语”声声入耳动情。这一题虽为考查学生的看音写字能力,但亲切的表达给学生的答题多了份轻松。在优美的家乡风景图中抚卷沉思也会有赏心悦目之感。
  同时这样的题目也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家乡的景色,爱我嘉兴。
  二、家乡人文风。
  现代文阅读(一)《仰望母亲》一文选自《浙江日报》。这一出处的标注,使本文极具地方特色,展示了浙江文化的魅力。“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的母亲以美丽的形象驻足在这片土地上,更易于增强学生的生活感悟。既考查了学生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也易让学生的心灵贴近家乡的文化,感受到家乡母亲般的可亲的文学之风。
  而更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应该是查慎行的《晓过鸳湖》。入卷一首嘉兴海宁诗人的诗作,更代表了嘉兴文化的特色。“长水塘”“秀州城”这两个嘉兴地名带动了学生的情感与精神需求。读家乡诗,品家乡情,此时悟字句之妙更有情趣。既考查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又有助于推广嘉兴文化,以题扩大家乡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家乡的文化品位。
  三、家乡社会景。
  一张试卷俨然成了嘉兴社会发展的一角,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的信息。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的第二题,“世界各国各地区以上海世博会为平台”“探讨城乡互动发展”,从这些命题信息中你会感受到区域发展的时代特色。第三题病句修改的两小题,以省运会形象征集和发展太阳能产业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浙江的发展。而太阳能产业正是嘉兴海宁的支柱、特色产业。
  第五题“综合性学习”内容的考查更亲近地触到了嘉兴社会发展的脉搏。“城乡一体化”“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新貌”等一些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词语,擦亮了每位考生的眼睛,展示新时期社会的发展理念。阅读理解(二)《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的相关链接材料3体现了嘉兴经济的发展动力。“桐乡杭白菊”“加西贝拉公司”成了嘉兴经济发展的代表。
  这些不仅向学生、教师、社会传递着嘉兴的变化,更使语文知识富有时代特色、乡土生命活力。
  四、作文立意的乡土思路。
  本次语文中考卷的作文写作与往年相比难度值大,学生很难把握“不走寻常路”的含义,而这一带有议论倾向的题目更让一些学生摸不着写作思路。实际把眼光投向社会,投向家乡,素材确实不少。从嘉兴不走寻常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到南湖特色旅游,从海盐的园林化城市建设,紧固件产业发展,到茭白、包心菜、葡萄、养殖等特色区域经济,均可入文,而且更符合作文写作的时代风采,创新意识,浓浓乡土情更会使文章添色。
  2009年中考语文的阅卷工作在回车键的最后敲击声中已经关机。但试卷中的乡土气息会越浓越香。知识的生命力根植于这片土地中,只有“家乡味”才能让语文有更多的魅力!而我们不仅要品味到试卷中的“家乡味”,更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乡土情结,热爱家乡才是一切知识的根。
  我眼中的2009嘉兴语文中考卷
  今年的中考结束了,整套试卷并没有大家想像的那么难,尤其是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大家认为是决定分数的功课题目很常规,学生做得很开心,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差距了。语文试卷也是中规中矩的,我认为出得较好。
  试题中基础部分能让学生拿分。如第一题按拼音填字,“惬、怡、浑、幽”这四个字都是最常见的,而且也是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字。这段话的内容写的我们嘉兴美景,读来让人心情相当愉悦。诗歌默写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默写的都是课本中出现的诗词名句,有的是课文中阅读课单元的,有的是课后附录的,算是送分题目吧。两个病句是最常见的病,学生做时都是相当顺手的。
  基础部分也充分注意了地方性特点。基础积累中的第五题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涉及到对资料的概括能力,仿句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调查能力等,这道题的内容切合现实,是一道相当不错的题,又有嘉兴特色。如罗志勇在采访农村大爷中,谢宝发大爷听不懂他的话,用的是方言“啥?哪哈?”想必学生看到这些话是相当亲切的,有种家乡味儿呢。于是出题问学生,罗志勇的提问从口语交际的角度看存在着问题,请修改。想必学生如果能结合实际的话,这种题目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现代文阅读,首先给的的感觉是文章从最近的报纸上选来,有种浓烈的原创味儿。虽然没有挑名家文章,但内容是经典的母爱,还有是当下关心的知识产权问题,是学生喜欢读的文章。我不太喜欢第一篇中的第9、10两个题目,第9题的考法有些议论文论据的意味,好像不太适合文学类作品。第10题呢,猜测作者意图,也是一个主题类的题,和第9题有些重复。
  第二篇中第13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这是学生必须要读懂全文才能回答的问题。
  古诗文阅读选的段落也是学生能接受的经典作品。虽然有的学生认为选的段落不正点,加点词解释感觉不对头,但他们报出答案时还是正确的。
  大家最关心的恐怕要算作文了。今年的作文题正如大家预料的一样,是命题作文。题目是“不走寻常路”。材料提示之下,大都学生写得比顺手,好多学生走出考场都跟我说是一气呵成,倒是前面部分占了大半时间,作文花时不超过50分钟。但是有的学生过了一天后,又打来电话怀疑是不是离题,偏题。看来作文仔细琢磨之下,还是有些难度啊,但估计这篇作文会拉大学生间的距离,好学生是能写好的,最怕有的学生破题为创新,然后就空洞说一通。我的感觉是这个题倒是记叙和议论都可以写。学生可以写自己最感兴趣的文体和题材。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如何另辟蹊径,走出一条新路子,也可以写一个人的故事,比如父母亲的不走寻常路取得成功的故事。也可以议论,从创新,个性等角度展开议论。
  不过考试也已结束,无论怎样也不能改变这次结果了。只是作为语文老师的话,通过这次考试肯定有些启发,记住了,下次争取更好。
  一是我觉得语文学习还是要积累。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怕麻烦,如文言文,重点词还是要落实到位,名篇要不折不扣地按课本要求背诵好。
  二是要注意课本中不受注意的地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要真正地搞起来,不能仅仅把上好阅读课文作为任务,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该是学生应该要搞的综合活动要搞好,要落实到人,不能因为费时或嫌麻烦就走过场。
  三是语文教学还是落实到语言文字。要掌握和体会字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和用法。平时要和学生一起读书,诵读名家经典作品,体会语言文字带来的精神愉悦。
  四是要关注生活。作文要抒真性情,要学会观察生活,真正用心生活,投入到生活中去,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
  现在学生成绩也还不知,心自然也定不下来,在此祝福他们正常发挥,取得好成绩!
  不走寻常路难度有点大!
  曹海金
  今天是中考的日子,上午是嘉兴中考的第一门考试语文。
  中午,我得知作文题目是“不走寻常路”,第一感觉难度有点大,就审题立意而言,居然不亚于浙江高考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意”。
  细想了想,发现初中学生,想写好“不走寻常路”真的有难度,因为根据笔者思考,此题目要做好它,写议论文比较合适――笔者以为从做人处事立身上“不从众跟风,敢于另辟蹊径,敢于走别人不走的路,敢于创新……”等角度立意,比较扣得上。而要初中毕业生,写好此类议论文,由于其识见的局限,论说水平的有限,估计有些难度;而要把这个题目写成为记叙文,那么素材的考量筛选,又将有些捉襟见肘。
  可见,写好这个题目真的不简单。比照今年高考浙江的作文题“绿叶对根的情谊”,该题目高考学生很容易切近到主题上来,“感恩,反馈,奉献……叶落归根”很容易审题的。
  “不走寻常路”这个题目,难度大了些!估计很多学生将不知所云,或者写不透彻了,就大部分初中生而言。当然,平时阅读量大,爱思考,语文功底扎实的,可以如鱼得水,但是很少的。
  作文题目,出得有水平,是很有针对性的,毕竟我们这个社会,正处处讲创新!创新是什么?就是“不走寻常路!”
  中考作文请“走寻常路”
  嘉兴市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凌建根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素有“半壁江山”之称。2009年嘉兴市中考作文题目一改前三年半命题作文的“寻常路”,而采用了全命题形式,题目是“不走寻常路”。命题者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着力考查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思辨能力,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具有强烈时代气息,又出乎考生意料,真可谓“不走寻常路”。
  放眼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民族、城市、乡村还是工业、农业、教育、科技,要崛起、振兴、强大,要突破、提升、发展,确实需要“不走寻常路”。比如:中国不走寻常路,改革开放30多年,实现了民族腾飞;嘉兴不走寻常路,打破城乡壁垒,实现一体发展,谱写了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篇章;3次参加高考的马云不走寻常路,放弃大学教师的铁饭碗选择下海,终于打造出了一个震撼世界的阿里巴巴王国……
  把眼光投向社会,素材确实不少。问题是,参加中考的是初中生。他们大多是1994年出生的,媒体称之为“90后”,并且喜欢用“叛逆”、“轻狂”、“特立独行”等来标签他们。其实,这些孩子虽然喜欢标新立异、张扬个性,渴望成熟、独立,但大部分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乖孩子,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生活经历基本上走的都是寻常路。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较肤浅,也比较“寻常”。而“不走寻常路”这样的作文,既要叫他们为人做事不从众跟风,又要思想健康、境界高远;既要叫他们逆向思维,又要不失科学性与正确性,这样的题目对他们来说,是不是有点太为难他们了?
  评价一个中考作文题目好坏的标准有很多,而且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我想至少以下几点是相同的。
  首先,要贴近考生生活,让他们人人有话可说。如“我因××而自豪”,初三考生谁没遇到过让自己自豪的人或事?谁会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再如“××的滋味”,考生们肯定有品尝甜酸苦辣的经历,所以都会有内容可写。
  其次,要可以写成记叙文。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尽管对文体均不做限定,但从命题者的角度来说,所命作文题,首先应保证可以写成记叙文。因为初中阶段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记叙文,而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即可以写成记叙文。
  第三,要能抒写真情实感,用我手写我心。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如果作为指挥棒的中考作文题无法引出大部分考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作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势必将受影响。
  因此,笔者在为今年嘉兴中考“不走寻常路”这个原创、不易被套题、又有点“激进”的题目喝彩的同时,也想到了“导向”一词,这样难度大、不“寻常”的题目,是否就是今后中考作文的方向?依笔者之见,中考作文还是请走“寻常”路,即面向全体考生,面向考生的实际生活。(本文刊于2009年6月17日《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