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 第一单元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活动一 欣赏与评述
教学设计(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其间派生出的美术作品也随时代的变换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这几个时期美术作品的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对其社会历史背景的了解上,才能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所以这节欣赏课有必要先让学生做些历史的“功课”,了解几个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特点,以及收集感兴趣的相应时期的文献资料,著名的美术图片等等,并把他们编好组,一个组对应一个时期,组长负责简述时代特征和介绍两件这个时期里最有名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美术作品艺术特色之间的关系,并且能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
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的特色及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述新课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准备的历史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分组坐好。
教师播放《国宝档案-大盂鼎》片断。
教师提问:
为何大盂鼎这件西周的青铜器是国宝?
在它身上都体现了哪些方面的价值?
出示课题:
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
1.教师请三组学生分别按照“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和“秦汉时期”的顺序介绍自己准备好的历史资料、文献及美术作品图片。
学生从美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历史价值等方面分析。
学生分组收集各类资料的工作在课前准备,讲述资料的同学要事先进行筛选。
其他同学认真听,可以补充,可以提问。
课前让学生做历史知识的准备,为这节课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底蕴做铺垫。
吸引学生注意,设置教学情境,引发学生“大盂鼎”―“西周青铜器”―“西周社会的重要礼器” ―“国宝”的联想。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协作能力。
四、模拟历史片段
五、小结
2.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补充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如:
(1)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彩陶上为何流行旋涡纹?它们产生的生活基础是什么?
(2)半坡文化彩陶为何以“人面”、“蛙”、“鱼”等图案居多?
(3)商代青铜器为何流行狞厉森严的饕餮纹?
(4)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去欣赏一件商周青铜器?
(5)秦代为何鲜有青铜器?浩荡的秦始皇兵马俑又反映了秦代的什么社会现象?
(6)画像石、画像砖为何流行于汉代?
每组学生根据本组资料和教师的讲解分析编排一个简短的社会情景模拟,以“我是半坡的先民”或“我是汉代人”等为题简述相应历史时期的美术作品中能够体察出的历史信息。
你以何种方法让2000年之后的人了解今天我们普通民众的生活状况、理解我们的思想信仰?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一步思考。
学生可以展开联想,充分发挥。
引导学生通过美术作品的审美特征发掘其内在的历史价值。
穿越历史时空,让学生想象作为古人的感觉。
将时空向后延伸2000年,让学生意识到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责任。
教学设计(二)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意在体会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教师给出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发掘美术作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先秦至秦汉阶段的历史面貌与辉煌成就。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先秦至汉的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
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的辉煌成就。
课前准备
学生复习相关历史知识;
教师选择有互连网的计算机教室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与学生回顾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请同学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与思想信仰。(学生可上网查阅资料)
二、讲述新课
1.结合刚才查阅的结果,学生收集相应历史时期的美术代表作品。
2.教师给出思考题让学生探讨,如:
半坡彩陶上神秘的人面鱼纹可能具有何种意义?
原始社会时期的岩画如《稷神崇拜图》表达了原始先民的何种信仰?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商周人的思想信仰有何关联?
马王堆1号墓的帛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生死的什么态度?
中国的玉文化为何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高潮迭起?
3.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可相互启发、交流、,讨论,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分析一些重点作品。
三、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多关注美术的发展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