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 学 设 计

教学课题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所用教材教材名称: 历史(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 七 单元,第 21 课, 1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衣食住行的变化,
2、了解我国的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3、培养学生比较鉴别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3、课后采用 “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到20世纪末,我国在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
2、通过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学习,认识到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并不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而是社会进步的要求,是人才竞争的需要。
教学重点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难点对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为主、小组合作探究法、讨论法、数据分析法等。



计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一、衣食住行的变迁
1.用:旧四大件 新四大件
2.衣:单调 丰富多彩
3.食:“吃饱” “吃好”
4.住:居住条件差 面积扩大、环境改善
5.行:交通条件差 有了明显改善
二、就业和社会保障
1.就业制度:“铁饭碗”到自主择业
2.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

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

【导入新课】
检查课前自主预习情况,播放宋祖英歌曲《越来越好》。
【讲授新课】
1、(投影宋祖英《越来越好》歌词)
师:宋祖英的歌曲《越来越好》描绘了我国人民改革开放以后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景象。
2、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发生的变化。
师:一起来观看图片,了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同学们,在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着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一般家庭中的高级消费品,被看作是当时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你们知道这“四大件”指的都是什么吗?
师: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新四大件”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人们的消费水平更高了,“新四大件”的说法已经落后了,又出现了“新新四大件”,“ 新新四大件”是什么呢?
师:首先是“衣”方面。(投影图片:屏幕上依次演示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以后的服装)
师:服装样式由解放前后流行的中山装、工装,文革前后流行的军装,发展到现在的流行服装。我们的服饰演变的特点是由单调到绚丽多彩,在当今社会服饰是人们展示个性、显示风度的一种方式。
(板书1、衣:单调――丰富多彩)
师:服装的变化直观的反映了人们生活的变化。那么改革前后我们的饮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投影图片文字资料、改革前后饮食方面的图片)
逐一讲解人们在饮食方面的变化。
师:从过去追求“吃饱”到现在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要注意均衡营养,这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板书:2、食:“吃饱”―― “吃好”)
师:都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下面来看看“住”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投影图片:改革前后农村、城镇住房的图片)

师: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改革开放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三十多年里,我国的城乡面貌和百姓的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师:20世纪末我国提出建立小康社会,响应号召的最早富裕起来的是华西村,华西村是江苏省江阴市的一个农村,被称为中国第一村。
师:现在再来看看“行”。请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
(幻灯片演示:农村和城市的交通变化)
师:改革开放前,农村靠驴车、自行车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
师:以上我们通过图片感受了人们在改革开放以后在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
(学生根据板书内容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板书)
师:衣食住行的变迁可以说是时代进步的一个侧面,反映的是人们的生活。接下来我们深入探究学习内容,思考下面的探究题。
投影思考题:
1、从旧“四大件”到“新新四大件”的演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2、为什么以前非要用购物票证才能买到东西?而现在为什么又不用了呢?


3、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私家车的增加,引出了什么问题?该如何处理?

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师:投影:改革开放后,我国就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师:打破“铁饭碗”,是社会就业制度的倒退吗?请说说理由。就业制度的变化对人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师:国有企业、国家单位吃“大锅饭”的方式有什么弊端呢?
(展示国有企业改革前吃“大锅饭”的资料)
师:实行“铁饭碗”就业制度时,从表面上看,好像很“公平”──不管你干得怎么样,有饭大家一起吃。其实是保护了懒汉、低能儿,挫伤了勤奋、聪明人。
师:现在打破“铁饭碗”,实行自由择业,大家觉得这种就业制度怎么样?
(展示自由择业的典型事例与相关数据)
师: 现在就业竞争很激烈,也很残酷。但是相比过去吃“大锅饭”,包分配的方式来看,今天我们这种就业方式打破了“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挖掘人的潜力,能够促进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师:为了选择更好的就业机会,你认为应该做哪些准备?
(展示一些招聘会的照片)
师:所以大家要抓紧时间,从现在开始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将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师: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必要,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那么我国实施了哪些社会保障制度呢?
(投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数据)
师:社会保障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是实实在在的。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几十年来生活的巨大变化,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

【课堂检测】

【课后作业】布置
1、《讲学稿》的题目和《学习辅导》
2、以小组为单位,出一份历史手抄报或者历史小报电子版
3、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社区改革前后变化的调查报告》
1、每小组4号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答案,1号同学批改;2号同学检查3号同学。

2、学生根据预习回答
旧四大件是:
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

新四大件是:
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


新新四大件是:
手机、电脑、汽车和房子
3、学生根据家中几辈人的照片讲述不同时期的服装变化,主要使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及自己的照片作为历史资料进行讲解,教师和其他同学在其讲解完毕后进行补充总结。

学生通过访问家里的长辈,了解改革前人们的饮食情况。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1、说明了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水平发展迅速。

2、因为以前经济发展水平低,物质匮乏,需要限制人们的购买力;现在不用票证是因为生产水平高,物质丰富。

3、出现了环境污染和交通堵塞问题。
解决方法:优先发展公交交通,开辟公交新路线;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交通等。

学生齐读课文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目的内容。

学生回答:改革开放前是“铁饭碗”制度,改革开放后是自主择业,人们在人才市场上自主选择职业,出现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

根据老师的引导,分解问题,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归纳)

学生讨论回答:有利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学生回答:不断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变化。

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有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学生讨论回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


学生完成【课堂检测】的题目,课允许讨论,每组派出代表写出答案,组长批改,老师评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