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与他的“纪念报纸”(一)

  在收藏品中,独一无二“绝版”肯定身价百倍。一位叫刘成的深圳青年,在旧报纸中发现了商机。

  做“喜报”显商机

  2004年8月,宝安区一家文化单位的领导找到他,原来,是因为儿子马上就要结婚,想托刘成办一份具有纪念意义的“喜报”。

  “你以前做过编辑工作,又熟悉当地的风俗,这“喜报”只有你才能办好。“领导说完,将一些结婚之类的照片和其他东西交给刘成。刘成觉得一定要把这份“喜报”办好。

  婚事“喜报”当时在广东刚刚兴起,其他地方还是一片“处女市场。”

  没有样版可参照,刘成就自己琢磨开了:他先把新娘的婚纱照以及两人从小到大的经典照片用扫描仪输进电脑,然后将两人的恋爱故事用优美含蓄的散文形式表达了出来。他又结合当地民俗风情,自行设计了一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图案,接着是编辑正文、画版,用激光彩打输出样报,最后校对。这样,一份制作精美的“喜报”就出来了。

  结婚那天,新郎新娘除向来宾发喜烟、喜糖以外,还每人赠送了一张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的“喜报”。大家都认为这种纪念喜庆的方式新颖、高雅,并且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便像拿宝贝一样把“喜报”收好,高兴离去。

  事后,那位文化单位的领导对刘成办的“喜报”赞不绝口,说他若能在这方面下功夫发展,肯定大有前途。

  经领导这么一宣传,后来相继又有几位青年要求刘成为他们办一份“喜报”。他们要刘成开个价,刘成只象征性地收取了一点印刷工本费和手工费。

  后来,生意多了,刘成就按做一份300元的标准收费。他想,深圳市本地每天都有人结婚,如果自己外出揽业务,就算两天揽一单业务,一个月下来也有近5000元的收入啊!刘成发现“喜报”行业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随后,他就带着自己设计的“喜报”样报,到宝安区各个镇去做宣传。他还采取先做后收费的方式,如果顾客对喜报不满意,则分文不收。

 “绝版报纸”成抢手货

  2004年10月,宝安区公明镇一家大型超市即将开业。刘成抓住这难得的大好机会立刻找到超市经理。开始,经理对他所谓“纪念报”嗤之以鼻,

  但看了刘成以前办的数份“喜报”,又听他讲述了纪念报纸的种种好处后,遂决定让刘成办一份“开业庆典纪念报”。

  由于时间仓促,刘成叫来以前的一位同事,两人日夜筹备各项事宜。终于在开业那天,一份体现超市特色、制作精美的“开业纪念报”交到了经理手上。经理对他的设计赞不绝口。

  就这样,每来一位顾客,超市就免费赠送一份“纪念报”。

  这次,刘成从经理手上拿到了600元“制作费”。虽然钱不多,却让刘成得到了启发,他想,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商场开业,还有结婚纪念、毕业纪念、满月纪念以及老人祝寿等相关内容的活动,如果自己将业务面拓宽,那将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啊!

  涉及的内容多了,刘成才发现自己以前所学的那点东西根本不够用。为了将纪念系列“报纸”办得更吸引人更有特色,毫无美术基础的他开始猛补美术基础课,他还经常翻阅各种漫画,卡通画、连环画以及体现民俗风情的国画和油画。他将各种绘画法活学活用到自己的“报纸”创作中。与此同时,他还买来唐诗宋词、名人名言、谜语对联等方面的书籍,从中汲取文学精华,将其融到自己的创作中,使得纪念样报更具内涵,更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