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展业也在蓬勃兴起,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作为蕴藏巨大商机的朝阳产业,会展业在中国已经步入迅速发展的成长期。据了解,仅上海一年就有展览会400多个。2010年世博会将近,会展业发展迅猛,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通常说的会展人才指的是策划和实施层次的人才,其中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助性人才与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会展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他们在行业中层次最高,专业性最强。目前招聘需求最大的是下面的五种人才:
会展设计师:
要求有室内设计或环境艺术专业背景,其职责是根据品牌特色和客户要求选展和布展,包括现场观察展位位置,构思展位主题、展览形式,设计制图,安排场地布局,并能现场指导安装人员以及展览礼仪的企划等。
会展项目策划:
会展企业的关键人物,其主要职责是:开发新主题,赋予现有的展会项目新的元素,拓展其深度与广度,使原有的项目规模化,效益最大化。往往要求英语流利,熟悉会展运作流程,有营销或项目策划经验,市场调研经验。并有出色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会展销售:
主要从事国内外展览业务联系,是会展业中必不可少的职位。一些外资会展公司中通常设有市场和项目两大部门,而市场部的销售还分为会议销售、媒体销售等不同方向。具体按职位分有业务员、客户服务、销售经理等不同级别。业务员对于学历几乎没有要求,但前提必须有销售经验,能够使用电脑等工具,而销售经理则需要毕业于市场营销或相关专业,有广告、展览的销售经验,并对会展市场的运营有多年的经验。
项目经理:
是行业内有多年从业经验的会展项目负责人,主要职责为承接会展项目,负责所承接项目的组织、实施,完成部门下达的创收指标等工作。一般要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熟悉会展业务,能独立承接会展项目,英语熟练,并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公关、协调能力。很多会展公司在项目经理下还附设项目主管。
服务员:
会议现场服务人才发挥的舞台不再是盘杯碗,而是承接着会议现场各种智慧的碰撞交流,掌控现场秩序与效果,体现展会文化层次的优秀服务人才。一般要求酒店管理、外语外贸专业或有一定专业技术背景的大学毕业生,需要具备较好外语沟通和对展会主题的领悟能力,具备现场组织协调能力。
业内人士指出,选择会展行业不失为大学生就业的好途径。但该行业包罗万象,涉及营销、公关、金融等多个领域,大学生除了参加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之外,修炼内功还是要靠自己。比如,要自如地运用外语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尽量拓宽自己就职的领域,多接触各种人和事物、扩展视野、积累经验等。
那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会展业的专才?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会展专才?这是展览界和教育界多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据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会展业从业人员达100多万,从事经营策划的管理者有15万人。而我国具备会展管理与运营的职业人才还不足200人,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专业会展策划和营销人才究竟要做哪些具体工作?会展策划和营销的主要工作有:1.前期准备工作,即会展立项策划和会展项目可行性分析;2.具体筹备工作,如会展品牌形象策划等;3.招展和招商工作,包括招展策划与展位营销等;4.会务和管理工作,包含会展服务和现场管理等。 劳动保障部门对会展策划师主要工作内容的描述是:1.会展(会议、展览、节事活动、场馆租赁和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2.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预算和运营管理等方案的策划;3.会展项目的销售;4.会展的现场运营管理。
专家总结出会展业的两大特点:高度综合性和极强实践性。欲成为抢手会展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如很强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等。
调查显示,从业人员中接受过会展教育培训的仅4成,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比扩大从业人员数量更为迫切。
3种证书较有影响
会展人才的非学历教育风起云涌。陈建国介绍,为了加快会展人才的培养,由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与华东师范大学合办的上海会展学院正在筹建中,学院将包括会展培训中心和会展研究中心,前者负责培训工作,后者从事研究工作。
目前,全国推出的相关证书至少已有10多种,上海地区较有影响的有3种:1.上海紧缺人才培训工程会展策划与实务岗位资格证书;2. 从美国引进的注册会展经理培训认证体系;3.劳动保障部门推出的会展策划师新职业。
想要成为会展人才,必须深入了解会展业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著名学者指出,会展人才的特点是高智商、高风险和高报酬,对此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
特点1:高智商
有关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希望从业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超过7成。但高智商不等于高学历。王明明指出,拥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至少需要有8至10年的磨砺,才有可能成为成熟的会展策划和管理人才。
高层次会展人才与在会展现场敲敲打打的搭建人员有很大区别,如优秀的同声传译人才,目前国内可谓凤毛麟角;各种高层次的会展策划人才、广告创意人才和场馆管理人才,都需要有高智商,否则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特点2:高风险
会展行业是不稳定的,甚至是很脆弱的。著名学者表示,这个行业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很大。如前年发生的非典,国际上的恐怖活动等,都会影响到会展业。
会展业中的企业以中小型居多,机制灵活,船小调头快。著名学者表示:这个行业的不稳定还表现在一些大型的国际展会一般5年就要轮换,如今年财富论坛在北京举办,而1999年则是在上海。
高层次会展人才可为一家公司提供服务,也可以同时在几家公司兼职,与公司的关系若离若即,一般不会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也未必一辈子都会从事会展工作。欲成为抢手会展人才,需有抵御高风险的能力,并具备全新的职业观念。
特点3:高报酬
高报酬和高风险是互为因果的。著名学者表示:在国外有这样的现象,一家顶级会展公司一年只需做两三个会展项目,就可以吃5年了。国内企业目前还做不到这样。
相关人士透露,一个会展项目经理做一个大的展会,收入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甚至更多。
PS.会展业薪资水平:
在薪资方面,目前,刚入行的会展策划人才月薪一般为2000~3000元;拥有会展行业一年以上工作经历者月薪可达4000~6000元。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别,以会展销售一职为例,行业普遍采用底薪+提成的方式,民营公司底薪低、提成高,一般普通销售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销售经理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而外资公司则是底薪高、提成低,有些公司设固定工资,普通销售的月收入能达到6000-7000元,销售经理的月收入大约在2万左右。对于会展设计师这一类比较专业的人才,薪资水平较高,能达到6000元以上。
在上海等会展业发达的城市,会展专业人才的月薪可达5000元,高级车展、房展人才年薪一般在12万元左右,最高可达30万元。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目前会展经济的繁荣与专业人才教育和培训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会展专才的身价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会展的教育问题了:
进入2005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沈阳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和广西财经学院等已成为主要会展人才教育机构,同时,新的会展教育机构还在以逐年递增的态势向各地蔓延。以美国CEM为代表的境外会展培训在国内风风火火。而联合机构张强先生倡导的会展角色演练,也给展览培训注入了一股新的理念。
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区域分布,总体上与我国会展业发展状况是相吻合的。其主要人才教育培训机构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会展发达城市。但对一些会展起步晚,起点却很高的新兴会展城市来说,专业展览人才的缺乏,会展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当地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大连、山东威海等地的一些区域也开始高度关注会展人才培养。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5年底与会展相关的教育培训机构(包括港澳台),开设会展专业和方向的学校(包括本科、高职高专)大约在50至60所左右。短期内的会展培训机构约20家。去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展策划师正式列入职业分类,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相关教育的发展,促进会展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然而,就在教育界全力为会展开设教育培训机构之时,一些业内专家也为会展教育的急行军表示担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可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会展人才短缺,这是展览业界不争的事实。但会展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中国会展业目前究竟需要多少专才?这是教育界应该及早面对的问题了。因为,随着会展教育培训机构逐年增加,即将产生的会展人才就业压力,也随之显现。
据介绍,在会展业相当发达的德国,会展教育机构只有3家;而在香港,只有香港理工大学一家开设会展专业,而且只有4门课,社会培训方面,只有香港会展协会在做资质培训;在澳大利亚,只有两所大学;而在美国涉及会展课程的院校有60所,真正以会展教育为特色的也只有4-5所大学。与香港和国外的会展人才培育相比,中国在会展教育与社会培训上所投入的精力远远超出了会展本身所能承载的负荷。
中国展览馆协会专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张强先生认为,从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来讲,量的递增并没有带来质的提升。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加上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足够认识,实践能力薄弱。
另外,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师资培养,还是在教材的规范和课程的设置方面都还不够完善,使会展人才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专家认为,会展人才培养应从总体要求出发,现在及今后会展培训应定位在博、深、精。所谓博,是指要提供广博的知识,以适应不同内容会展项目的要求;深,是要深入掌握会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精,就是要精通整套会展业的操作流程,培训时间最好是分期进行。在实际培训过程中,需要与会展行业需求紧密结合,走特色人才培养之路。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的细分化、课程设置的独特性以及培养模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张强先生认为,要了解会展人才的市场需求量及人才结构的平衡,切不可遍地开花。培养目标应以高级管理人才为主。教育大纲和教材的设置应该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国际性、可行性。同时,制订教材的过程应该由会展业内专业人士参与,教育界、理论界等三者结合共同完成。其次,会展专业的教师应该到专业展览公司、展会中参观学习,有条件的还应到国内外专门的培训机构学习,成为既有实际经验又有理论的专业教师。
总体来讲,中国会展教育与培训在磕磕碰碰的教育探索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业界肯定的。中国会展教育与培训起步晚,要走一些弯路也是必然的。专家建议,会展教育要走持续健康之路,在借鉴国外成功案例时,还必须要有一个权威机构牵头对会展教育、培训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