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起残疾人就业的蓝天(一)

近年来,党和政府各级部门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社会各界也纷纷向残疾人伸出了援手,残疾人的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然而仅仅依靠这种"输血"机制,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2008年的5·12大地震,四川省的残疾人数又新增数万人,因而涉及到残疾人的各种问题,更加成了整个四川省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有自尊地生存,实现其就业、创业梦想,减轻政府的负担,由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的援助推广"授人以渔"的残疾人就业新模式社会慈善募捐活动——"新叶行动"目前正式得以实施。本报记者日前就该项目的相关问题,专访了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廖国龙先生。
   《华夏时报》:请您谈谈"新叶工程"的意义和这个项目的具体内容。
廖国龙:新叶工程是基于灾区残疾人群体及5·12致残人群生存现状,并结合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参与扶持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定位为民办公助,并融入市场运营机制整体运作的大型残疾人综合服务项目。
   为了帮助灾区残疾人及灾后致残的人们实现就业创业,彻底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2009年4月,成都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华夏时报社、成都市蜀心坊企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联合发起"新叶工程",旨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一个稳定的可持续帮助残疾人的运营服务体系。
   新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新叶工程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托养的综合服务基地;构筑"蜀心坊"市场运营体系,面向全国推广"授人以渔"的运作模式;建立新叶工程残疾人创业基金,帮助有创业梦想的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
《华夏时报》:"新叶工程"对四川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廖国龙:四川省有残疾人623万,涉及家庭557万户,占全省家庭总数的23.5%。在大地震中,有上百万残疾人受灾,地震还使残疾人新增数万人,仅仅依靠政府社会的"输血"救助,已难以实现"标本兼治"。新叶工程的意义在于旨在建设一个长效的助残机制,帮助灾区残疾人及5·12灾后致残人群就业、再就业及创业,这对5·12灾区人们走出震后阴影,消除心灵创伤,建立生活信心,重建家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四川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叶工程是一项民生、德政、民心工程,不仅是四川灾区残疾人的事业,更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创新,这种模式的建立是首开全国先河,我们期待为整个中国的残疾人事业树立新的榜样工程。
《华夏时报》:如何有步骤地开展"新叶工程"这一项目?
廖国龙:首先,要建立新叶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新叶工程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是一个集残疾人就业、培训、康复训练、重度残疾人托养及生态产品产销、励志旅游等服务项目的综合服务基地,主要功能确立为三项:为轻度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服务;为中度残疾人提供康复治疗及康复训练服务;为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全面的生活料理。
   目前我们已经在成都市安仁镇规划约100亩土地用于基地建设,相关的建设规划方案已初步成形,后续工作也在紧张开展。此次是构筑"蜀心坊"市场运营体系,向全国推广"授人以渔"运作模式。
   "蜀心坊"市场运营体系是新叶工程从接受输血到建立自身造血机制的保障,蜀心坊"授人以渔"的模式是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就业、创业的途径,真正体现并发扬光大残疾人自尊、互助、自强的精神。包括以市场化为导向开发"蜀心坊"品牌产品,建立产销一体化平台;持续扩大"蜀心坊"品牌影响力;建立新叶工程残疾人创业基金,帮助有创业愿望的残疾人朋友实现创业梦想。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第三就是建立新叶工程残疾人创业基金。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新叶工程残疾人创业基金,将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残疾人从就业到创业的提升。一是支持残疾人创业项目,首批创业基金为500万元,资助1000名残疾人实现创业梦想。二是加盟"蜀心坊"事业,提供营运管理全程支持。同时这些残疾人将作为爱心种子,扶持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将启动该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