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贴标防伪包装技术应用(上)

据统计,假冒伪劣产品每年给我国造成2000亿人民币以上的经济损失。因此商品包装除了需要满足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等要求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防伪功能。模内贴标就是一种新型防伪包装技术,在国外,模内贴标防伪包装技术早已得到普遍应用,但近年才逐步衍生到我国,这项新技术不但被业内人士所认可,同时也迅速得到广泛使用。

1.模内贴标技术

模内贴标标签是利用热熔化固态黏合剂在注塑和吹塑瓶体时同塑料瓶体表面黏结,并在模内同瓶体结合成一体的特种标签。模内贴标分为注塑用标签和吹塑用标签。

在模内贴标过程中,早已印刷、上光、模切好的成品标签(前标和后标)以单张形式堆叠,分别放置于标签盒内。随着模具的开启,机械手将标签一张一张吸起,放置并定位于打开的模具中,并由真空负压或静电吸附将标签牢牢吸附在模具内壁上;模具开启后,熔化的塑胶沿进料口进入模具,此时模具内的温度很高,紧贴容器雏形的标签热熔化固态黏合剂开始熔化,和塑料容器结合为一体;当模具再次开启时,在塑料容器成型的同时,标签牢牢的镶嵌在器壁中,一次成型完成。

2.模内贴标的防伪功效

模内贴标技术含量高,之所以能起到有效的防伪作用,主要是因为从选用优质材料、制作模内标签到贴标生产设备及模具的设计结构和生产工艺等,都要相互连贯紧密配合,不是仅靠单方面就可以生产出来的。这样就增加了造假的难度。

(1)模内贴标普遍使用的防伪材料

模内贴标可以使用纸张类材料,但更多的是使用薄膜类材料,因为纸张类材料强度低,不能弹性形变,而薄膜类材料应用于塑料瓶体上可随瓶体的变形而变形,不会出现标签起皱现象。但不同的薄膜的收缩率各不相同。塑料瓶身在冷却时会发生收缩,当薄膜和塑料瓶收缩率不同时瓶身会发生变形,因此,要采用收缩率相同的薄膜和塑料瓶材料,防止变形。如艾利公司的专利模内贴标薄膜产品Primax、Fasclear,由BOPP、PE塑料颗粒加工而成,应用在塑料瓶体上可随瓶体的变形而变形,表面不会出现标签起皱现象。且薄膜印制的模内标签环保特性好,除去标签上的油墨,可和瓶体同时熔化,循环利用。由于标签材质的选择、收缩比例的大小对生产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且模内贴标基材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就提高了仿冒的成本。

(2)模内贴标的制作工艺

在模内贴标印刷的过程中,要求在印刷机上装备有材料张力自动控制装置,以确保标签的套印准确;为满足油墨的润湿以及印刷后油墨的牢固度,需要对薄膜材料作电晕处理,但作电晕处理时在其表面产生大量的静电,造成使用时标签剥离困难;选择恰当的油墨印刷达到最好的印刷质量,使用合理的防伪油墨印刷,使模内贴标具有更好的防伪效果;为保护油墨和达到标签表面光滑的目的,印刷后必须上光,使用高质量、耐刮擦、不会产生收缩变形的专用上光油。

(3)模内贴标的生产设备及模具

采用模内贴标需要改变生产工艺、改变模具、改变模切方式,需要添加特殊的装置,包括:用于托住成品标签的标签盒,从标签盒拾取标签与机械运动同步将其插入打开模具的机械手,用来帮助标签定位的装置等。

不同的生产厂家生产的用于模内贴标的机械手的精度、贴标准确率是有区别的,目前国内已有数家模内贴标技术装备制造商,其机械手直线运动模块的重复定位精确度可达0.05mm以上。
对于吹塑成型塑料容器,根据需要,新建专门的模内贴标生产线,采购整套的模内贴标吹瓶机组,设备较统一,但一次性投资大,且回收期长,因此多数企业采用根据企业现有吹塑设备的实际情况,加装模内贴标机;而注塑模内贴标由于工艺设备及技术比吹塑模内贴标复杂,其装备主要由欧美厂商提供,就限制了其在国内的推广应用。

若采用静电模吸方式进行模内贴标,必须在设备上增设高压静电发放系统,以便在短时间内对标签均匀地施加足够的静电荷,并通过机械手将标签贴于处于零电势的模具内壁上,同样也必须在设备上增设静电消除系统,消除每次贴标后的残余静电,避免其影响模内贴标机电气系统以及由于静电带来的标签粘连现象,保证每次只出一张标签,提高成品率。

应用模内贴标需要特殊的模具,这样一副模具的制作成本较高,约数十万元,这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仿冒的成本。若模具设计结构不合理,在生产过程中易造成产品变形、鼓起、排气不良导致贴标过程中出现气泡等不良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