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光工艺的一些探讨

在现代印刷中,印刷品印后的表面整饰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上光和压光工序,则是表面整饰的重头戏。


  人们往往把上光和压光工序统称为上光工序,但实际上,上光和压光无论是从加工工艺还是加工设备或原理上,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工艺。印刷品表面进行压光处理,能够明显的进一步提高已经上光涂布的印刷品表面的光泽度。


  压光是通过压光机温度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改变干燥后上光涂层的表面状态,使其成为理想的镜面。


  影响压光质量的工艺因素。压光中,影响印刷品压光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压光温度、压力和机速。


  压光过程中,热压、上光和冷却剥离各阶段应有合适的温度,以利于涂料中主剂分子对印刷品表面的二次润湿、附着和渗透,增强两者之间的接触效果。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使涂料膜层的塑性提高,在压力作用下使印刷品压光表面的平滑度大大提高。温度太高,涂料层粘附强度下降,变形值增大,印刷品含水量急减,这对上光和剥离过程是不利的;相反,热压温度太低,涂料层未能完全塑化,对印刷品的二次润湿、附着和渗透能力不足,涂料层的粘附作用差,因而压光效果差,压光后不易形成平滑度高的理想膜层。


  在涂布干燥后的膜层中,涂料分子的排列是比较疏松的,其间存在着很多微小孔穴。压光时,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分子间的移动加剧,表现为膜层的体积变化。这个体积的变化百分率称为压缩率,它是涂料层加压时减少的体积与加压前原有体积之比。压缩率大,有利于在涂层表面形成光滑的膜层;反之,涂料层被压缩量小,表面就不易形成光滑的膜层。但压力过大时,会使印刷品的延伸性和可塑性降低而导致断裂。


  上光膜层的表面平滑度和粘附强度一般随固化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提高的速率愈来愈小,达到一定数值后就不再增大。而固化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压光速度。在上光涂料与上光带接触时,其分子活动能力随涂层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弱。如固化时间短,减弱速率快,涂料分子同印刷品表面墨层不能充分作用,涂料层对油墨层粘附强度就差,干燥、冷却后膜层表面平滑度就低。


  压光中,还要根据上光涂料的种类、印刷品的上光适性等综合考虑后,合理地确定压光温度、压力和机速。


  压光机。压光机是上光涂布机的配套设备。涂布在印刷品表面的涂料层干燥后,再经压光机压光,可大大提高上光涂层的平滑度和光泽度。


  压光机的工作方式通常为连续滚压式。印刷品从输纸台上输送到热压辊与加压辊之间的压光带下,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涂层贴附于压光带表面被压光。压光后的涂料层逐渐冷却后形成一光亮的表面层。压光带为一经特殊处理的不锈钢环状钢带。热压辊内部装有多组远红外加热源,以提供压光中所需的热量。加压辊的压力多采用电气液压式调压系统,可精确地满足压光中对压力大小的要求。压光速度可由调速驱动电机或滑差电机实现调速控制。


  压光是印刷、上光的后工序,其完成的产品质量的好坏和上光、印刷加工有很直接的联系,分析压光后产品质量时抛开上光和印刷是不对的。

  下面我们就在压光和上光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膜面出现条痕或起皱


  其原因可能是:上光涂料的粘度值高,涂料来不及流平,易出现条痕。可根据印刷品的不同适性,选用流平性、润湿性好的上光涂料;或加入适量稀释剂,降低涂料的粘度值。如为涂布量过大,可以通过调整使涂布量降低;有时是上光涂料对印刷品表面墨层润湿性不好,影响干燥成膜的平滑性,或涂料的流平性差,工艺条件与涂料适性不匹配,可选用其它种类的上光涂料或改变工艺条件,使其与涂料性能相匹配。


  二、印刷品互相粘连


  原因是:上光涂料中溶剂的挥发性不好,涂料的干燥性能不良,可考虑改用挥发速率高的溶剂或更换上光涂料种类;也可能是涂布膜层太厚,涂层内部的溶剂未完全挥发,残留量高,可减少涂布量,减薄膜层厚度;或者是上光涂布或压光中工作温度低,干燥时间短而使涂层干燥不良,可提高上光涂布和压光中的工作温度,降低机速,使涂层彻底干燥。


  三、成膜膜层光泽度差


  如果是上光涂料的质量间题,则应考虑按工艺及经济要求改用质量较好的上光涂料;若是涂层太薄、涂布量不足或涂料浓度小,在粗糙度高、吸收性强的印刷品表面不易填平补齐,则应加大涂布量,提高涂料浓度,或在加工前先上一层上光底胶,再进行上光涂布;也可能是上光涂布干燥和压光时的温度偏低,压光压力小,则操作中应调整工艺参数,提高温度,加大压力;还要估计到是设备本身原因,如为压光钢带磨损,光泽平滑度下降,这就要修理改善压光钢带表面状况。


  四、压光后印刷品空白部分呈浅色部分,而浅色部位变色


  原因可能是:上光涂料溶剂对油墨层有一定溶解作用,这要更换涂料种类或改变溶剂成分;若是油墨干燥不良,墨层耐溶剂性能不好,就要改善油墨干燥情况,等油墨干燥后再上光涂布,减少上光涂料中对油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用量;涂料层干燥不彻底,膜层内溶剂残留量高,则要提高上光涂布时的干燥温度或降低机速,延长干燥时间,降低涂层内部溶剂残留量。


  五、涂层不均匀、有气泡、麻点等


  原因是:上光涂料表面张力值大,对印刷品表面墨层的润湿作用不好,应降低其表面张力值、改善涂料对油墨层的润湿性能;涂料中的溶剂挥发不良,涂层内溶剂残留量高,可改用挥发速率高的溶剂或使涂层彻底干燥后再压光;也可能是上光涂布中机速过快,干燥温度低,使涂层干燥不彻底,溶剂挥发不完全,就应调整上光涂布的工艺条件;印刷品表面的油墨层也会产生晶化现象,这要采取有效措施,如除去墨层晶化面的油质或进行打毛处理,改善涂料对墨层的润湿作用,以减弱或消除墨层晶化对上光涂布的不良影响。


  六、膜面起泡


  原因是:在压光过程中,压力过大,压光钢带的温度过高,使涂料膜层局部软化,这需适当降低压光的压力和温度;也可能是上光涂料与压光工艺条件不匹配,使印刷品表面的涂料层冷却后,同上光带的剥离力差,需改变工艺条件,使其与上光涂料相匹配,降低压光机速,改善涂料层同上光带之间的剥离力。


  七、压光中,印刷品与上光带之间粘附不良


  原因是:涂层太薄,应增大涂布量;涂料的粘度太低,要提高涂料的粘度值;再就是压光的压力太小,压光温度不足,要提高压光温度,增加压光压力。


  八、印刷品压光后,表面易折裂


  原因是:温度偏高,使印刷品在压光中脱水过多,含水量降低,因而纸质纤维变脆,应降低压光中的工作温度,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印刷品中一定的含水量;压光中压力过大,使印刷品的延伸性和可塑性降低,韧性变差,可减少压光中的压力;如为上光涂料的后加工适性不良,则应重新选择后加工适性较好的上光涂料;后加工工艺条件选择不合适,可调整后加工工艺条件,使其与印刷品压光后的适性相匹配。


  九、压光后两侧膜面亮度不一致


  原因是:压光中,上光带两侧压力不相等,或上光带两侧磨损不一致,应调整上光带两侧的压力使之相等,调整热压辊与传输辊的平行度,使上光带两侧张紧一致,磨损均匀;也可能是上光涂料两侧厚薄不均匀,这就要调整上光涂布机构,检查计量辊与涂布辊之间的平行度和间隙,使两侧涂层厚度尽量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