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鉴别诊断
由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癔症、儿童紧张症、儿童妄想症、儿童抑郁症等都有缄默表现,因此鉴别尤为重要――
1.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缄默”的高度选择性是本症特点,患儿智力发育正常,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智商在70或70以上,大多是敏感、羞怯性格。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亦无其他精神或身体障碍。
2.儿童癔病性缄默症
癔症性缄默常可持续数周至数月,病前常有明显的情绪矛盾,但缄默是非选择性的。而且缄默表现和其他临床症状一样,具有突然发作、痊愈及易于接受暗示的特点。
3.儿童紧张性缄默症
患儿缄默不语,或有片断的破裂性语言,同时伴有拒绝、违拗、木僵、蜡样屈曲、冲动等症状。虽然患儿意识清楚,无智能障碍,但缺乏自知力。
4.儿童妄想性缄默症
除有缄默不语症状外,还伴有其他明显的精神症状,如与外界接触不良,对任何人均缺乏感情,表情木僵及行为怪异等。
5.儿童抑郁性缄默症
表现为木僵或喃喃自语,面容悲戚,有时伴发阵发性焦虑,病情严重时绝对缄默,电休克治疗后可恢复正常。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治疗对策
由于儿童选择性缄默症会影响患儿的人际关系、合作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一经发现就应及早进行治疗――
1. 避免给予精神刺激
要尽量避免给患儿各种精神刺激,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开朗豁达的性格。
2.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或家人不要关系紧张,给患儿提供一个融洽的家庭环境,减少对患儿的粗暴呵斥,经常鼓励患儿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但不强迫患儿说话。
3.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
解除患儿的心理矛盾,鼓励参加集体活动,以逐渐消除对陌生人和新环境的紧张情绪。搞一些家庭游戏,邀请小朋友和老师来家中做客,同患儿一起做游戏,让患儿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来访的小朋友由陌生到熟悉,由少到多,最终使患儿在幼儿园接触到的人都是自己熟悉的人,而忽略幼儿园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4.转移紧张情绪
当患儿沉默不语时,不要过分注意,要避免采取强迫使患儿开口的方式,以免使紧张情绪进一步加重,甚至出现“反抗心理”。可以采取转移的方法,如陪伴患儿一起做亲子游戏,一起外出游玩,从而分散患儿的紧张情绪。
5.采取行为矫正治疗
以阳性强化疗法效果最好。在情绪松弛的情况下,当患儿刚张开口讲话时,及时给予鼓励;也可以用患儿最喜欢、最需要的东西作为奖励,让患儿继续说话。
6. 采取药物治疗
对一些症状较重的患儿,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抑郁类药物,如百忧解、左洛复等。同时服用小剂量安定类药物,如佳静安定等。大部分患儿可在门诊治疗,但对一些因家庭环境不良而发病的患儿,最好住院治疗,改变患儿的生活环境疗效会更好。
贴心提示:
本症预后较好,经过治疗大多数可在数月至数年后恢复,部分患儿可能发展为慢性过程,可持续到青少年时期,但很少持续到成人时期。父母有人格障碍的患儿预后较差。
减轻患儿病情Tips:
1.幼儿园老师在玩耍时有意识地拉拉患儿的手,摸摸头,让班里的孩子多给患儿一些适当的帮助,让小朋友玩时带上患儿,尽可能减少患儿单独静坐独处的机会。
2.患儿不愿说话时,老师或小朋友不要逼他,这样可让患儿感到环境没有任何压力。
3.父母每天必须抽出至少半个小时与患儿谈话,并允许患儿不回答问题,以减轻患儿内心的紧张和焦虑。
4.经常激发患儿展示自我的主动表现欲望,这样可以让患儿感受到自身能力被外人的赞赏,增强自信心。
5.周末带患儿到小朋友聚集的地方去玩,父母在患儿面前主动与陌生人交流,刺激患儿,使其从中受到启发,学到与人交流的一些方法或方式。
编辑:赵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