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声明的是,我无意攻击学校教育,实际上国家这几年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成效;另一方面,学校里的雄厚教育资源仍然是家庭不能代替的,除了少部分特殊家庭之外,我们确实离不开学校。但问题的关键是,当孩子进入学校之后,我们如何看待学校和学校中自己的孩子,我们一定不要以为,孩子进了学校作为父母的责任就减轻了,相反,我们的孩子更加难以把握,我们的责任也随之变得更为重大。
要知道,学校是无法对每一个学生负责的,无论是在知识上,还是在人格的健康发展上。学校是一个供大家用来学习知识的公共场所,而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内容,只能由个体对自己负责。但是,我们的孩子年龄尚小,他们幼稚、单纯而脆弱,他们缺乏各方面的经验:学习的经验、与人相处的经验、明辨是非的经验、保护自己的经验、排除干扰和误导的经验等等。任何一个方面,学校都不能给予学生足够的保证,而任何一个方面的闪失,都可能殃及我们孩子的一生。除了我们没有人会像我们一样关心、安慰、爱护和帮助我们的孩子,对于走进校门的孩子,我们责无旁贷!
学校对孩子的影响是以家庭教育的影响为基础的,正如乔伊•罗斯所言“掉队的学生并非在16岁时才掉队的,他们在6岁时就掉队了,如此十年,离校时已经成人了。”孩子的一生是从家庭开始的,早期的家庭生活奠定了孩子在性格、兴趣、品德、习惯、对知识的态度等人生最主要方面的基础,孩子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走向社会,所有成长和变化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的。早期教育的微小的偏差往往造成孩子日后生活最大的偏离。一个孩子的失败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
学校是辆公交车
“尊重老师,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这是在孩子跨入校门之前,几乎每个父母都要叮嘱孩子的话,然而,假如老师说的不对怎么办呢?我们要孩子尊重教师,假如老师首先不尊重学生怎么办呢?我们要孩子向老师学习,假如老师误导孩子怎么办呢?
在此,我并不是要指责学校教育让人忧虑的弊端,只是对家长们为孩子树立的看待学校的态度提出怀疑。孩子当然应该尊重老师,也当然应该以谦逊的姿态向老师和同学学习,但是,问题往往没有这么简单,因为不少教师在知识、修养和人格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至于同学更是良莠不齐,我们难道就让孩子没有鉴别地全盘吸收吗?假如孩子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比如孩子对老师某些方面的观点提出鲜明的异议,对同学们都喜闻乐见的某个娱乐明星嗤之以鼻,对不好的班风实行抵制,却因为这样常常遭到教师和同学的排斥,我们又将如何呢?更为严重的是,那些学校中的不公正对待将对孩子心灵造成创伤并影响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作为家长,如何调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经常出现的冲突,让孩子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学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显然仅仅在孩子心中树立师道尊严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在孩子走进学校之前,我们究竟应该对孩子说些什么?我们要孩子如何看待学校里的老师、同学、学校的纪律、学校的校风、班风等等孩子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所要面对的一切?
看起来,这些问题很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来逐步分解。首先,我们要弄明白学校对于孩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很简单,就是获取知识并通过考试的选拔逐级深造。那么,我们就应该告诉孩子,去学校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学习知识,所有的一切都应该围绕这个目标来选择和展开。
但是一旦我们进入学校,我们就无可避免地成为学校中的一分子,而且是长期地生活于其中。那么,我们就涉及到对学校环境的适应问题。既然学校也是一个环境,那么它就与其他环境有共同之处,我们在公交车上不能指望所有的人都讲文明,那么我们也就不能期望所有的教师都学识渊博,正如我们在单位不能指望领导总是公平,那么我们就不能期望学校没有不公平的事情存在。而且,我们进入任何一个环境,都不能期望环境里的人和环境中的事都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好,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期望学校里的一切都是理想的呢?我们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适应我们所处的环境,适应人、适应事、适应相应的规则。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环境扮演相应的角色,最重要的是在环境中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我想这应该是我们要向孩子明确的最基本的态度。
具体来讲,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孩子学会从各种渠道获得知识,不仅仅是课堂,不仅仅是自己的任课老师,不仅仅是图书馆;我们要鼓励孩子从学校里接触到的任何人经历的任何事中学习,只要这些有可学之处。其次,我们要鼓励孩子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学校中,有各种各样的儿童和成年人,只不过他们分别以教师和同学的角色出现,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会的是如何去适应别人,包括同龄人和成人,如何与他们交流、相处和合作,如何去赢得别人的欢迎、信赖和支持。当然,在特定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也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以各种方式包括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学校中,还有各种纪律和规定,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培养规则意识,但是,我们也要教会孩子适当地变通。
总之,我们应该把我们适应环境的各种经验告诉给孩子,而不是去规定孩子对学校的期望。学校是我们的孩子学会生存的重要的环境,是将来进入社会的学前班。我们不是要去贬低和丑化学校,我们只是培养孩子客观的态度,培养孩子对学校环境的适应以及在学校中对自己目标的把握,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孩子因为自己的天真幻想而受到伤害,并为孩子将来的人生积累珍贵的经验。
家校沟通,莫听一面之词
家校沟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老师眼里的孩子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未必一致,孩子对老师的看法和老师的实际情况也往往有所不同,所以,家校沟通切忌偏听偏信,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客观地、全面地了解问题。
1.如何看待老师对孩子的评价
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孩子很小时,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没有达到一定水平时,他们很大程度上将老师的评价当成是绝对权威看待。这个道理在“期望效应”里得到了很好的说明。
如果老师对孩子的评价出现了偏差,你就要不失时机地指出来。当然,要注意表达技巧,特别是老师对孩子存在偏见时,更要如此。
如果因为老师的问题而造成孩子的抱怨,你应采取平和的态度,冷处理。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要侧面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征求一下老师对孩子的意见和希望,并委婉地转达一下孩子的意见。
告诉孩子,在师生关系中,喜欢不是必需的,即使老师不喜欢他,他也可以做个好学生。只要学会和老师相处,不对抗就行。让孩子明白,哪些事可以抱怨老师,哪些不能。例如可以抱怨老师教学不认真,改作业马虎等,但老师对谁更好是他自己的事,不必计较。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等不受欢迎的孩子最后不都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吗?必要时,用这些故事教育孩子。
2.如何看待孩子对老师的评价
要指导孩子适应学校生活,就要引导孩子对老师形成一个全面而合理的认识。在学校里,孩子经常会因为自己的喜好来评价老师,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学不学哪一门科目,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可能会毁掉孩子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因为天赋能力的发展也有一个关键期,过了这个关键期再去弥补,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应该科学、客观地引导孩子认识老师,评价老师,不以自己的好恶来确定喜不喜欢某个科目。
告诉孩子,老师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如果觉得老师错了,可以不当面指出来,下来后查实并征求一下家长或他人的意见,然后私下里告诉老师也不迟。很多老师都是爱面子的,这没什么,只要他接受就行。顺便给孩子谈谈虚荣的话题不也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