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因素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们一直在询问:宝宝从什么时候才能够理解自己的独立存在?一些研究认为婴儿至少在出生一周内,或者根本具有与生俱来的自我存在的意识。而有些研究者却不以为然。这一切发生在不能说话的宝宝身上,就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自我觉知是宝宝自我意识发展的前提
知觉是婴儿发展自我意识的重要前提。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仅仅出生一周的宝宝就可以模仿某个成人的面部表情,这说明宝宝从出生一开始就可以将他们的视觉和运动反应相联系起来,这也成为了宝宝们认识到“我可以对这个世界做出反应”的奠基石。研究表明,在出生一个月后,“自我”变得更加清晰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宝宝在4-10个月大的时候,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而一切都与自己有关系。
随着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明白了这样一种逻辑关系:自己可能就是一切事件的起因,自己可以对外界世界施加某种影响。比如宝宝喜欢吧橡皮鸭子塞进嘴里,咬得吱吱响,这可能意味他们可以把自己和这些玩具分开,并且可以对它们做点什么。此时宝宝也会感到自己可以使妈妈和爸爸出现不同的反应,“我可以通过哇哇大哭,让妈妈来抱我”宝宝可能会有这样的小想法。
心理学们对1~2岁的宝宝进行镜像实验来探索他们的自我意识。1岁左右的宝宝会对镜子里自己的影响微笑或者嘟嘟囔囔,而心理学家们并不认为这能够代表宝宝出现了自我认识,但相比较看别的小朋友的同步录像,他们更喜欢看自己的同步录像,这说明他们更喜欢看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小影子。这一行为特点更加清晰的表现在了14个月大的宝宝身上。
自我认知随着对“他人”的识别和“他-我”识别的增加而发展,当宝宝更加清晰认识到自己的同时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他人。对他人感受的理解也说明了宝宝自我意识的发展,2岁左右的宝宝能够初步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和不适,这也为他们今后的同伴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自己信息的评价形成宝宝的自我评估
宝宝一天天长大,他们发展出更深一层次的自我概念即――自我评估。自我评估来自于宝宝对自己信息的评价――我是不是一个好孩子,我是不是讨人喜欢?宝宝们常常会形成初步的自我评价。这种评价被认为是自信心的起源,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认知,也在社会化中起到巨大的作用。
在宝宝2岁的时候,他们开始注意到爸爸妈妈对他们的成功或失败的反应,他们对爸爸妈妈赞赏或批评的反应非常敏感,在他们获得赞扬或成功的时候他们会表现出高兴,相反则会表现失落;3岁的宝宝则会明显的去选择那些他们擅长的且能够获得成就感的活动。这种成就感的冲动会在幼儿园里达到最高值而保持到四年级时开始回落。
父母反应风格的影响宝宝的自我概念
孩子的自我概念深深地受到了爸爸妈妈的态度、期待以及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爸爸妈妈对自己宝宝的认知可以很大程度上预测宝宝的自我认知,也就是说,宝宝的对自己的概念就是爸爸妈妈对宝宝态度的一面镜子。有研究也表明爸爸对于孩子自我概念的形成有更重要的作用[i]。例如心理学家们让一些孩子与爸爸或者妈妈共同完成一些任务,然后根据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互动将孩子分为“高自我评价组”和 “低自我评价组”。他们发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两组孩子的妈妈与孩子的互动没有显著地差异,然而那些“高自我评价”孩子的爸爸却明显的表现出温和、积极支持的态度。之后的研究也发现,让一些大学学生回忆父亲与他们的互动关系,那些在大学中表现出色的孩子往往一直能够感受到爸爸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