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汉语大全>祝福语>情人节祝福语>传统节日诗词

传统节日诗词

时间:2024-12-23 情人节祝福语

送给自己的情人节祝福语

传统节日诗词

传统节日诗词1

  1.端午

传统节日诗词

  端午日赐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端午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鹧鸪天范成大

  仗下仪客笔下文。天风驾鹤住仙真。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经圀志,立朝身。暂烦高手活吴民。明朝莫遣书丹篆,怕引新符刻玉麟。

  2.清明

  清明杜牧详细内容到百度里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王禹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3.中秋

  满江红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木兰花慢中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减字木兰花黄庭坚

  中秋无雨。醉送月衔西岭去。笑口须开。

  几度中秋见月来。前年江外。儿女传杯兄弟会。

  此夜登楼。小谢清吟慰白头。

传统节日诗词2

  1.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年关催人诸事忙,乞儿结伴扮灶王。敲竹歌噪门前舞,赏钱好言禀玉皇。——佚名《跳灶王》

  4.玉人和月摘梅花。——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5.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张先《青门引春思》

  6.去年登高郪县北,今日重在涪江滨。苦遭白发不相放,羞见黄花无数新。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酒阑却忆十年事,肠断骊山清路尘。——杜甫《九日》

  7.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8.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10.已幸悬车示子孙,正须祭灶请比邻。岁时风俗相传久,宾主欢娱一笑新。雪鬓坐深知敬老,瓦盆酌满不羞贫。问君此夕茅檐底,何似原头乐社神?——陆游《祭灶与邻曲散福》

传统节日诗词3

  1、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3、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4、时闻先朝陵寝,有不忍言者。陈子龙《唐多令寒食》

  5、群品欣欣增气色,太平依旧独闲身。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6、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7、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8、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慧霖《闰中秋玩月》

  9、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10、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王建《七夕曲》

  11、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12、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3、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15、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白居易《清明夜》

  16、清愁诗酒少,寒食雨风多。张镃《寒食》

  17、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传统节日诗词4

  1.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3.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七夕》

  4.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5.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李白《古朗月行》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7.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乔吉《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9.香醪欲醉茱萸节,壮志还为出塞歌。——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10.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传统节日诗词5

  1.风露浩然,山河影转,今古照凄凉。——陈亮《一丛花溪堂玩月作》

  2.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3.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李白《九日龙山饮》

  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多少乡心入酒杯,野塘今日菊花开。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赵嘏《重阳日示舍弟》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7.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8.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9.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回家元日》

  10.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传统节日诗词6

  跟着传统节日学诗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建议

  河南省内黄县实验小学 张红利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单元的开篇课文是《古诗三首》,选取了宋朝王安石的《元日》、唐代杜牧的《清明》和唐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描绘了春节、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统编教材加大了传统文化的编排分量,《古诗三首》屡见不鲜,但本册书本单元的《古诗三首》却又与众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定位,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兼顾单元整体,让《古诗三首》成为打开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之门的金钥匙。

  本单元安排了“综合性学习”,这是教材中首次出现综合性学习栏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围绕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展开,这个活动既和单元主题密切相关,又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适合在不同地域开展。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爱上深厚的传统文化呢?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单元整体出发,做好统筹安排,有计划、有选择、有目标地科学设计教学活动。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古诗三首》课后的“活动提示”明确提出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对如何开展活动作了具体的指导。教材中的插图和泡泡提示了了解传统节日的途径,即可以看看日历,问问长辈,查查资料等。“活动提示”还要求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共同商定准备了解哪些传统节日,通过哪些方式记录了解到的内容。教材提供了一个表格作为记录的样例,启发学生可以从节日名称、过节时间、节日的习俗等方面收集资料。《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是对活动开展的过程指导,提示学生适时交流第一阶段的活动情况,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并商量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三个泡泡从不同角度举例,“爷爷给我讲了乞巧节的传说”“我收藏了元宵节的灯谜”介绍可以收集哪些资料;“我们小组打算制作关于中秋节的手抄报,还需要补充一些图片”举例说明了展示的方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是: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首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活动开始阶段要激发兴趣和愿望

  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合理安排课外学习活动的交流时间

  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

  《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作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统编语文教材

  教学时,重在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愿望,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组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做好活动分工的准备工作。同时,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学习活动主要安排在课外进行,但也要合理安排好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课内交流时间,建议安排4课时。

  单元设计

  本次综合性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展:激发兴趣,组成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整合资料,讨论怎样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展示分享,用各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学生阅读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诗词,激发活动兴趣。在课余时间,和小伙伴们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了解传统节日,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通过传统节日诗词朗诵会、写过节的过程和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时目标

  1.背诵古诗,能借助诗中的节日情景,了解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及节日的习俗。

  2.激发综合性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组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分享,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阶段

  第1课时

  第二阶段

  第1课时

  课时安排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1、预学

  1.(出示《中国诗词大会》会标和第三单元导读)你从画面提取了哪些信息?

  2.看画面,猜古诗

  三个画面依次是:春节、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背诵三首古诗。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古诗三首》,了解诗中的节日情景,根据课后的活动提示,开展有关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节日习俗,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二、共学

  1.对比三首古诗,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2.两人小组合作学习:

  背一背:相互背一背三首古诗;

  说一说: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找一找:圈出诗中用来表情达意的关键词。

  3.交流

  (1)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2)三首古诗,三个节日,诗人表达的感情一样吗?

  这些传统节日带着浓浓的亲情从远古走来,与其相伴相随的诗词,成了节日的一部分,早已成为永远流传的经典。一是亲人团聚——喜,二是亲人永别——悲,三是亲人离别——思,主题都是——亲情!

  4.听音乐《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根据配乐猜一猜,是哪首诗的曲子?

  中华文化,文乐同源,古诗与歌曲表达的感情是相通的。回顾三首古诗,把握诗人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背诵三首古诗。

  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三、延学

  1.背诵二年级下册第2课《传统节日》童谣:“新春到,人欢笑……”

  这首童谣中提到哪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2.《中国诗词大会》你们喜欢看吗?今天,我们就跟着传统节日来一场诗词的联欢吧?

  第一场:读诗词,猜节日(说说诗中的节日风俗)

  元宵 端午即事 苏堤清明即事

  (明)唐寅 (宋)文天祥 (宋)吴惟信

  有灯无月不娱人, 五月五日午, 梨花风起正清明,

  有月无灯不算春。 赠我一枝艾。 游子寻春半出城。

  春到人间人似玉, 古人不可见, 日暮笙歌收拾去,

  灯烧月下月如银。 新知万里外。 万株杨柳属流莺。

  十五夜望月 乞巧

  (唐)王建 (唐)林杰

  中庭地白树栖鸦, 七夕今宵看碧霄,

  冷露无声湿桂花。 牵牛织女渡河桥。

  今夜月明人尽望, 家家乞巧望秋月,

  不知秋思落谁家? 穿尽红丝几万条。

  第二场:跟着节日读诗词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宋)苏轼《东兰梨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韩翃《寒食》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岂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宋)张耒《和端午》

  第三场:节日诗词我来用(ppt出示诗句)

  时至今日,每逢春节,鞭炮声声,我们会同王安石一起吟诵——

  【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时节,细雨如丝,我们总会想起杜牧的诗句——

  【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月圆,万家团圆,我们会同苏轼一起举杯祝愿——

  【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九月九日,我们听见王维的思乡心切——

  【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又是一年春来到,王安石的《元日》再次在耳畔回响——

  四、活动

  课下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搜集与节日相关的诗词。ppt出示活动要求:

  1.确定2∽3个传统节日填写下面的括号,了解方式和了解内容在括号中用“√”表示,小组确定活动方案,课下开展活动。

  节日名称:( 、 、 )

  了解方式:(网络查询、询问长辈、图书馆查询图书……)

  了解内容:(时间、由来、习俗、过节过程、相关诗词……)

  记录方式:(表格式、摘要式、思维导图式……)

  2.小组确定活动方案,全班内交流。课下开展活动。

  以上案例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个阶段,以《古诗三首》为基础,激发活动兴趣和愿望,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分工合作探究。第二个阶段可以依据第二个“活动提示”,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学生适时交流活动的进展,讨论用怎样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并引导学生在必要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方案,安排0.5∽1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交流阶段,学生可以用多种方式汇报、展示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交流,并完成学习任务,可以用2.5∽3课时。

  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等能力以及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张红利:河南省内黄县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阳市语文名师。联系电话:15137262000)

传统节日诗词7

  1. 关于除夕的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关于春节的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 关于元宵节的.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

  (隋) 隋炀帝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

  4. 关于清明节寒食节的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5. 关于端午节的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6. 关于七夕节的诗: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汗】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7. 关于中秋节的诗: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水调歌头》

  【宋】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8. 关于重阳节的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采桑子 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传统节日诗词8

  《重阳》

  文天祥

  万里飘零两鬓蓬,故乡秋色老梧桐。

  雁栖新月江湖满,燕别斜阳巷陌空。

  落叶何心定流水,黄花无主更西风。

  乾坤遗恨知多少,前日龙山如梦中。

  《秋登万山寄王五》

  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蜀中九日》

  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重阳席上赋白菊》

  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传统节日诗词9

  1.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2.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3.倍还春色渺无凭,乱里偏惊易岁勤。一世老添非我独,百端忧集有谁分。焦芽心境参摩诘,枯树生机感仲文。豪气聊留供自暖,吴箫燕筑断知闻。——钱钟书《乙酉元旦》

  4.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5.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6.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绎,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中心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7.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8.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9.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

  10.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馀。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白行简《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传统节日诗词10

  1.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重阳未见一枝菊,它日菊开生我愁。高兴亭中香满把,令人北望忆梁州。——陆游《重九无菊有感》

  3.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5.凉月横舟,银河浸练,万里秋容如拭。——张埜《夺锦标七夕》

  6.但愿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7.留恋海棠颜色.过清明。——张辑《南歌子柳户朝云湿》

  8.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杜甫《端午日赐衣》

  9.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荃蘪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徐铉《九日雨中》

  10.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传统节日诗词11

  《元夜踏灯》

  (清)董舜民

  百枝火树千金?,宝马香尘不绝。飞琼结伴试灯来,忍把檀郎轻别。

  一回佯怒,一回微笑,小婢扶行怯。

  石桥路滑缃钓蹑,向阿母低低说。妲娥此夜悔还无?怕入广寒宫阙。

  不如归去,难畴畴昔,总是团圆月。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元夕影永冰灯》

  (清)唐顺之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唐)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清明》(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折桂令 元宵

  (元)失名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怕的是灯暗光芒,人静荒凉,角品南楼,月下西厢。

  《汴京元夕》

  (明)李梦阳

  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

  齐唱宪王春乐府, 金梁桥外月如霜。

  《元 宵》

  (明) 唐寅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 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