𩰢

𩰢
拼音 [shǐ] 注音ㄕˇ
总笔画16画
简体部首匕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 16画
繁体部首鬯部
五笔QOBQ 仓颉UPJLK
郑码OSJO
结构左右
统一码29C22
笔顺ノ丶丶丶丶丶フ丨一フ一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𩰢字UNICODE编码U+29C22,10进制: 171042,UTF-32: 00029C22,UTF-8: F0 A9 B0 A2。

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𩰡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𩰢

𩰢【亥集上】【鬯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疎吏切《集韻》疏吏切,𠀤音駛。《說文》列也。《玉篇》烈也。○按𩰢𩰡異,合爲一字者,非是。

说文解字

𩰢【卷五】【鬯部】

列也。从鬯吏聲,讀若迅。疏吏切文五重二 

说文解字注

𩰢)列也。列當从玉篇作烈。字之誤也。烈、火猛也。引伸爲凡猛之偁。𩰢謂酒氣酷烈。左傳。嘉栗旨酒。栗讀爲烈。𩰢引伸爲迅疾之義。今俗用駛疾字當作此。从鬯。𩰤鬯灌地。臭陰達於淵泉。其氣烈也。叓聲。讀若迅。吏聲卽史聲。史與迅雙聲。唐韵疏吏切。古音亦在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