𨹔

𨹔
拼音 [tuó] 注音ㄊㄨㄛˊ
总笔画8画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 8画
繁体部首阜部
五笔BQCN 仓颉NLNAU
郑码YRYI
结构左右
统一码28E54
笔顺フ丨ノフフ丨一フ
基本解释

统一码

𨹔字UNICODE编码U+28E54,10进制: 167508,UTF-32: 00028E54,UTF-8: F0 A8 B9 94。

𨹔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𨹔

陀【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徒何切《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𠀤音駝。《玉篇》陂陀,險阻也。《爾雅·釋地註》陂陀,不平。《博雅》陂陀,衺貌。《玉篇》俗作陁。《集韻》同岮。

沙陀,後唐始興之地。《五代史·唐本紀》別自號曰沙陀。沙陀者,大磧也,在金莎山之陽蒲類海之東。

補陀,山名,在明州昌國海中。

音遲。《司馬相如·上林賦》巖陀甗錡。《註》陀,音遲。郭璞曰:陀,崖際。○按漢書陀作阤,音豸。

《集韻》待可切,音舵。與阤同。《淮南子·繆稱訓》岸崝者必陀。《集韻》本作阤。或作陊。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