𠞊

𠞊
拼音 [chā] [chāi] [chá] 注音ㄔㄚ ㄔㄞ ㄔㄚˊ
总笔画11画
简体部首刂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 11画
繁体部首刀部
五笔UDAJ 仓颉TMLN
郑码UCBK
结构左右
统一码2078A
笔顺丶ノ一一丨一ノ一丨一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𠞊chā(ㄔㄚ)

⒈  刺物。

统一码

𠞊字UNICODE编码U+2078A,10进制: 133002,UTF-32: 0002078A,UTF-8: F0 A0 9E 8A。

𠞊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充B区(CJK Unified Ideographs Extension B)。

异体字

𠎾𠏯𠐈𠐏𠑑𠑛𠒂𠓚𠓢𠔜𠕥𠖹𠗄𠗈𠗛𠘇𠘏𠘒𠙏𠚍𠚷𠚸𠛆𠜉𠜒𠜕𠜩𠝚𠝤𠞇𠞊𠞎𠞻𠟓𠟖𠟗𠟫𠠖𠠘𠠴𠥒𡘢𡪅𡪉𡯇𢇕𢒀𢒁𢞥𢵣𣻗𤁩𤁼𤅙𤔱𦞛𦴐𧟣𨼭凞

详细解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𠞊

𠞊【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初牙切《集韻》初加切,𠀤音叉。《玉篇》㔆𠞊。《廣韻》㔆物。

《集韻》初佳切,音差。小矟。

说文解字

槎【卷六】【木部】

衺斫也。从木差聲。《春秋傳》曰:“山不槎。”側下切

说文解字注

(槎)衺斫也。?下曰。槎識也。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櫱。李善注西京賦引賈逵解詁曰。槎、邪斫也。韋曰。槎、斫也。按賈云衺斫者、於字從差得之。周禮有柞氏。周頌曰。載芟載柞。毛云。除木曰柞。柞皆卽槎字。異部假借。魚歌合韵之理也。從木。𢀩聲。側下切。十七部。按徐爰注射雉賦千荷切。此爲舊音。漢書貨殖傳作山不?櫱。此爲古字。今漢書譌爲茬字。春秋傳曰。山不𣞚。宋本皆如此。惟趙鈔本作山木不槎。今按當於槎下補櫱。不當於山下添木也。許書亦有謂國語爲春秋傳者。此其一也。